图书介绍

肾藏精藏象理论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肾藏精藏象理论研究
  • 郑洪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200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肾病(中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肾藏精藏象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1

第一节 古代汉字与肾藏精藏象理论发生学的关系 1

一、古代汉字与肾藏精理论的发生学 2

二、古代汉字与膀胱之腑的发生学 6

第二节 古代哲学与肾藏精藏象理论发生学的关系 9

一、水地说与精气学说 10

二、阴阳五行学说 18

第三节 古代文化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26

一、易学象数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26

二、社会官制文化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32

三、先秦诸子学说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34

第四节 古代自然科学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41

一、古代天文宇宙观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42

二、古代历法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44

三、古代地理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49

四、古代气象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50

第五节 古代医学实践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52

一、古代解剖学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52

二、临床实践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60

第二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学术源流 68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 68

一、《黄帝内经》 69

二、《难经》 70

三、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70

四、《神农本草经》 71

第二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74

一、三国·华佗《中藏经》 74

二、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74

三、晋·王叔和《脉经》 75

四、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75

五、东晋·陈延之《小品方》 76

六、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76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 76

一、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77

二、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77

三、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79

四、唐·王焘《外台秘要》 79

五、《悬解录》 80

第四节 宋金元时期 80

一、北宋·《太平圣惠方》 81

二、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81

三、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82

四、宋·《圣济总录》 82

五、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83

六、南宋·严用和《济生方》 83

七、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 84

八、宋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 84

九、金·张元素《医学启源》《脏腑标本用药式》 85

十、元·王好古《阴证略例》 86

十一、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 87

第四节 明清时期 87

一、明·薛己《内科摘要》 88

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88

三、明·李梴《医学入门》 89

四、明·孙一奎《医旨绪余》《赤水玄珠》 89

五、明·赵献可《医贯》 90

六、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91

七、明·喻昌《寓意草》 92

八、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92

九、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93

十、清·叶桂《外感温热篇》《临证指南医案》 93

十一、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94

十二、清·吴瑭《温病条辨》 94

十三、清·雷丰《时病论》 95

十四、清·唐宗海《血证论》 95

第六节 民国时期 96

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6

二、恽铁樵《药盦医学丛书》 96

三、祝味菊《祝味菊医书四种》 97

四、张山雷《中风斠诠》 97

第七节 现代时期 98

一、基于文献共词分析的肾虚证候疾病谱 98

二、基于文献的肾虚专题相关研究者和研究团队 103

三、肾藏象理论现代研究的主要成果 109

四、肾藏象理论现代研究的主要著作 121

第三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思维模式 127

第一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象思维模式 127

一、象思维概述 128

二、象思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141

三、基于象思维的肾藏象理论科学内涵 154

第二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系统思维模式 179

一、系统思维概述 179

二、系统思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184

三、基于系统思维的肾藏象理论科学内涵 192

第三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辩证思维模式 210

一、辩证思维的概念 210

二、辩证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11

三、基于辩证思维的肾藏精藏象理论科学内涵 217

第四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概念体系 227

第一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框架结构 227

一、概念、概念体系及概念框架 228

二、肾藏象概念体系框架的文化基因 228

三、肾藏象概念体系框架结构 235

第二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基本概念诠释 239

一、肾藏象相关的基本概念 239

二、肾相关病机证候的基本概念 258

三、肾相关疾病的基本概念 267

四、肾相关治法的基本概念 278

第五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基本原理 291

第一节 “肾藏精”藏象系统相关解剖形态 291

一、肾与膀胱的解剖形态 292

二、所主形体 294

三、上荣头面 296

四、所司官窍 298

第二节 “肾藏精”藏象系统相关生命物质 300

一、精 300

二、天癸 302

三、精液 303

四、元气 303

五、血 304

六、津液 306

第三节 肾的生理特性与生理功能 306

一、生理特性 307

二、生理功能 310

第四节 肾与精神情志 329

一、精与神 330

二、肾所主的精神活动 338

三、肾与精神情志的现代研究 343

第五节 “肾藏精”相关系统联系 347

一、肾与自然环境的系统联系 347

二、肾与脏腑组织的系统联系 353

三、肾与经络的系统联系 363

第六节 “肾藏精”相关功能系统 365

一、肾-天癸-冲任督带系统 365

二、肾-津液系统 367

三、肾-元气系统 369

四、肾-水谷精微系统 370

五、肾-阴阳水火系统 371

第六章 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辨证论治规律 376

第一节 肾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376

第二节 临床常见肾相关证候 377

一、肾精亏虚证 377

二、肾气不固证 379

三、肾不纳气证 385

四、肾阴亏虚证 387

五、肾阳不足证 389

六、肾阴阳两虚证 392

七、阳虚寒凝证 395

八、心肾不交证 397

九、肺肾阴虚证 399

十、肝肾阴虚证 401

十一、脾肾阳虚证 403

十二、阳虚水泛证 406

十三、肾虚血瘀证 408

十四、湿热蕴肾证 410

第七章 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康复调护与养生保健 415

第一节 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康复调护 415

一、基于“肾藏精”理论的康复原则 416

二、基于“肾藏精”理论的康复方法 417

第二节 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养生保健 425

一、养生原则 426

二、养生学派 432

三、养生方法 4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