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
  • 张向众,叶澜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6656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基础教育”研究简介 1

一、什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 2

(一)“新基础教育”的目标与性质 2

(二)“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 10

(三)“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效 19

二、“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难与不难 30

(一)什么样的学校可以开展“新基础教育” 31

(二)开展合作研究的要求及原则 35

第二章 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全程 38

一、启动:从学习开始,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39

(一)谁要学 40

(二)学什么 45

(三)怎样学 55

二、准备:形成愿景,组建队伍 61

(一)统一愿景、形成核心力 61

(二)建立学校支持系统 62

(三)选择率先进入的教师 66

三、初试:策划先行,培育实践研究新质 68

(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启动学校领导管理变革 68

(二)培养第一批骨干,形成教育教学实践变革经验 75

四、推进:以“中期评估”促学校整体转型 78

(一)全员参与,开展纲要系列学习 78

(二)放大节点的过程价值,全面推进学校转型 81

(三)深入解读、践行评估指标体系 83

(四)借助中期评估,促进学校整体转型 85

五、初步成型:在“全、实、深”中追求“精、特、美” 95

(一)学校整体转型初步完成的标识 95

(二)基础和高标:“全、实、深”与“精、特、美” 96

(三)开展学校普查,在“全、实、深”中涌现“精、特、美” 103

(四)推出“精品课”研讨 110

第三章 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研究 114

一、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目标 115

(一)常见问题的反思 115

(二)改革目标的重建 116

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重心下移,校本自觉 118

(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 118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18

(三)修订发展规划的过程及其价值 123

三、随程推进学校组织、制度、机制与文化建设 124

(一)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 125

(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 129

(三)学校管理机制创生 132

(四)学校新文化建设 136

四、“成人·成事”:培养核心骨干,引领团队发展 142

(一)培养具有生命自觉的新型骨干教师 143

(二)教师群体协同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147

第四章 课堂教学改革与改革主体的发展研究 154

一、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55

(一)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 155

(二)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重建 157

二、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及任务 160

(一)“捉虫”和“喔”:诊断问题,做好“还” 160

(二)开放—生成:提升资源意识进行重组 163

(三)“课堂生活”:日常化研究性变革实践 169

三、教学设计、过程与反思重建 174

(一)教学设计:基于“两个解读”开发“育人价值” 174

(二)实施过程:基于“有向开放”的预设与生成 191

(三)反思—重建:“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 202

四、课型研究与教师发展 204

(一)课型研究的内涵:类结构 204

(二)课型研究的开展:专题系列 206

(三)课型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212

第五章 学生工作改革研究 221

一、学生工作改革目标 222

(一)学生工作常见问题的反思 222

(二)学生工作改革目标的确立 225

二、学生工作改革阶段及任务 228

(一)加强学习,落实班级建设的独特价值 229

(二)研究成长需要,形成具体的主题活动系列 232

(三)多元融通,实现学生工作的常态化综合育人 237

三、班级建设实践 240

(一)增设班级岗位 240

(二)培养班级委员 243

(三)建设班级文化 245

(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46

四、学校整体性学生工作实践 249

(一)学生仪式活动 249

(二)学校活动系列 251

(三)跨班级、年级活动 252

(四)校内外多元融合 254

附录1:“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简介 257

附录2:“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标准及评分规则 258

主要参考文献 295

后记 30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