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类 教育理论 创造性教学这实践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教育类  教育理论  创造性教学这实践
  • 彭震球著;国立编译馆主编 著
  • 出版社: 国立编译馆
  • ISBN:957110438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类 教育理论 创造性教学这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论一般教学的方式与成效 1

一、教学法在教育学上的地位 3

二、我国传统教学法之演进 9

三、今日学校教学法之检讨 17

第二章 我们到底需要那些教学法 29

一、现代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31

二、对于「成功的教学」之期待 42

三、落实到自己的教学情境 47

第三章 创造性教学法释义 57

一、创造行为所表现的特征 59

二、创造力的发展与转向 64

三、创造力发展的阻碍 69

四、创造力的发展与教学 75

第四章 创造性教学法的心理基础 87

一、创造思考的心理历程 89

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98

三、启发想像力与精选教材 105

四、从集体思考中沟通新观念 113

第五章 创造性教学法的教学环境 123

一、体认教学环境的重要性 125

二、教育环境如何影响于个人 130

三、社会变迁对教育之影响 135

四、创造性教学法的教育环境 139

第六章 创造性教学法的中介历程 147

一、学习者的经验背景 149

二、学习者的中介历程 153

三、启发创造力的条件 156

四、中介历程在教学上的应用 160

第七章 创造才能的测量法 167

一、测量创造才能的重要性 169

二、测量创造才能的方法与实例 172

三、测量创造才能的限制 187

四、附录:扩散思考能力的测量法 188

第八章 动作与技能的创造性教学 213

一、动作与技能的基本训练 215

二、动作与技能的发展程序 218

三、动作与技能的创造性教学 221

四、动作与技能教学的相关课程 226

第九章 语文科的创造性教学 235

一、语文创造才能寓于想像力 237

二、儿童在文字表达的创造性 240

三、儿童在语言表达的创造性 251

第十章 数学科的创造性教学 257

一、数学科采用创造性教学的必要 259

二、如何使数学教学法有创造性 262

三、创造性数学科教学实例 269

四、数学科采用创造性教学的问题 278

五、结语 281

第十一章 自然学科的创造性教学 285

一、自然学科的实质教学 287

二、自然学科教学之特性 290

三、自然学科创造性教学的重点 293

四、自然学科的教学目标 300

第十二章 社会学科的创造性教学 303

一、社会学科教学的改进 305

二、历史科的创造性教学 308

三、地理科的创造性教学 312

四、公民科的创造性教学 315

第十三章 艺术学科的创造性教学 323

一、艺术是创造力的表现 325

二、艺术创造的主要因素 330

三、艺术科创造教学的重点 338

第十四章 创造性教学法效果的评量 349

一、创造性教学评量的必要 351

二、创造性教学评量之目的和种类 351

三、创造性教学评量的基本原则 354

四、教学评量的工具及其条件 357

五、实施创造性教学的可能效果 362

六、附录:创造性思考教学的评量 367

第十五章 创造性教学的实践 387

一、教学的创造与实践 389

二、适度启发优异才能的学生 393

三、落实于真际的教学情境 396

附录 未来教学方法的展望 403

一、教学方法的远景 405

二、行为目标的教学 408

三、综合的教学计划 413

四、创造性的启发教学 422

五、科学的人文精神 428

六、结论:人文教育的自觉 43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