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陆瘦燕朱汝功论刺灸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陆瘦燕朱汝功论刺灸
  • 陆瘦燕,朱汝功著;陆焱垚,王佐良,席时召整理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2135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陆瘦燕朱汝功论刺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刺灸的原始 1

一、针具的发展 1

二、艾灸的发展 4

第二章 刺法 5

一、什么是刺法 5

二、刺的作用 5

三、刺的器具——针 5

四、针具的保藏 7

五、针具的修缮 7

六、针刺的练习 8

七、针刺前的准备 8

八、医生在施术时的态度 13

九、对患者应说明的问题 13

十、《内经》中的刺法 13

十一、各种针具和不同种类的刺法 20

十二、针刺的角度标准 54

十三、针刺的深浅标准 54

十四、刺法的适应证 57

十五、刺的禁忌 57

十六、特殊情况的处理 61

十七、针刺事故的处理 61

第三章 灸法 64

一、什么是灸法 64

二、施灸的原料 64

三、灸的作用 65

四、灸法的适应证 66

五、灸的禁忌 67

六、各种不同的灸法 68

七、艾炷的制法和大小标准 73

八、灸法的操作 74

九、施灸先后的原则 75

十、施灸时艾炷的壮数和大小的标准 75

十一、灸法的补泻 76

十二、灸后的调养 76

十三、灸疮的引发 76

十四、灸疮的处理 77

第四章 拔罐法 79

一、火罐的种类和形状 79

二、火罐的选择 80

三、拔罐的方法 80

四、拔罐时应注意的事项 81

五、火罐的作用 81

六、拔罐的适应证和禁忌 81

第五章 熨法 83

一、熨法的作用 83

二、熨法的适应证 83

三、熨法的种类 83

四、古人文献中熨法的处方摘录 84

第六章 历代刺灸学理论集锦 87

一、《神应经》综合补泻法(表6-1) 87

二、《医学入门》综合补泻法(表6-2) 88

三、高武综合补泻法(表6-3) 88

四、杨继洲综合补泻法(表6-4) 89

五、近代针法(表6-5,表6-6) 89

六、日本针刺十二法(表6-7) 90

七、禁针腧穴文献考证表(表6-8) 91

八、禁灸腧穴文献考证表(表6-9) 92

九、禁针穴歌 95

十、禁灸穴歌 95

十一、金针赋 96

第七章 陆瘦燕、朱汝功相关论文集粹 99

略论毫针基本手法与平补平泻及平针法 99

一、毫针刺法的分类 99

二、各种基本手法的具体应用 99

三、平补平泻与平针法 104

针刺辅助手法的探讨 106

一、古籍中的有关记载 106

二、后代医家的阐发及应用 107

针刺补泻手法的探讨 113

一、针刺补泻手法的发展 113

二、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 114

三、针刺补泻手法和经络的关系 115

四、有关针刺补泻手法的归类和分析 115

五、讨论 118

针刺复式手法的组合与应用 121

一、补法或泻法的单纯组合 121

二、补法和泻法的交错组合 122

三、补泻法与行气法的相互组合 124

有关“迎随补泻”手法的文献研究 127

一、对历代文献记载的分析 127

二、有关问题的讨论 131

有关“捻转补泻”手法的文献研究 132

一、历代文献查考与分析 133

二、有关问题的讨论 139

有关“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文献研究 141

一、古代文献记载的分析及讨论 141

二、操作方法及机制 145

三、几点体会 147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临床效果的初步观察 148

一、实验观察 148

二、体会 153

三、结语 155

“烧山火”“透天凉”两种针刺手法对体温和某些体液成分的影响 155

一、方法 155

二、实验结果 157

三、讨论 158

四、小结 160

经络“导气”针法(行气法)的感觉循行与多方位经穴肌电测绘之临床观察 161

一、观察方法 161

二、观察结果 162

三、讨论 165

针刺“得气”与“行气” 169

一、针刺与经络、经气的关系 169

二、针刺“得气”“行气”与感觉的关系 170

三、“得气”与“行气”的作用 171

谈谈留针、温针、伏针、伏灸 172

一、留针 172

二、温针 175

三、伏针与伏灸 176

《金针赋》增注 177

陆瘦燕朱汝功有关刺法理论的阐发 198

一、对针刺手法提出科学的分类 198

二、对迎随补泻、捻转补泻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做了正本穷源的文献研究 204

三、有关刺法手法中的其他若干问题 208

主要参考书目 21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