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东科技大学史 1951-2006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山东科技大学史  1951-2006
  • 阎昭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7944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山东科技大学-校史-1951~2006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东科技大学史 1951-200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王军民 1

前言 1

第一编 初创基业(1951.7~1966.6) 1

第一章 从洪山煤校到淮南矿业学院 1

一、洪山煤矿工业学校时期 1

二、淮南煤矿学校时期 5

三、淮南矿业学院时期 10

第二章 从济南煤校到山东煤矿学院 22

一、济南煤矿学校时期 22

二、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时期 26

三、山东煤矿学院时期 32

第三章 并校建设新的山东煤矿学院 40

一、院校调整与两校合并方案 40

二、淮南矿院与山东矿院的合并 43

三、其他院校、专业与资产的并入 46

第四章 合校后山东煤矿学院的发展 50

一、山东煤矿学院新秩序的建立 50

二、系列教育革命及教学工作 56

三、开展“五反”与“四清”运动 64

四、重视思想教育,树立优良校风 66

五、学毛泽东著作,促学校革命化 67

第二编 严重挫折(1966.6~1976.10) 73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磨难 73

一、“文化大革命”爆发与“夺权” 73

二、“一打三反”与整党建党 75

三、“批林批孔”与“教育革命” 76

第二章 学校被迫搬迁及其惨重损失 78

一、山东煤矿学院的搬迁 78

二、分散办学的弊端与困难 79

三、济南校舍大部分被占用 81

二、泰安煤矿学校历史沿革 84

一、并校成立山东矿业学院 84

第三章 山东矿业学院的成立与建设 84

三、在泰安建设新的校区 88

第四章 教学科研生产在艰难中前行 90

一、恢复招生与“开门办学” 90

二、“文革”中的科研与生产 93

三、对“两个估计”的异议 94

第三编 改革发展(1976.10~1999.12) 95

第一章 拨乱反正及进行管理改革 95

一、拨乱反正与确立新的理念 95

二、办学体制与校内领导体制改革 104

三、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07

第二章 加强教学与学科专业建设 115

一、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建设 115

二、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 128

三、申报培植新的学位点 131

第三章 提高科研能力与整体水平 139

一、将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139

二、科研成果令人振奋 143

三、扩大学术交流及合作 152

四、做好高教研究与学报工作 159

一、强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161

第四章 重视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 161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 170

三、逐渐加强与创新德育工作 172

四、不断拓展统一战线工作 180

第四编 开拓前进(1999.12~2006.7) 184

第一章 合校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184

一、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并校 184

二、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189

三、山东科技大学的定位与规划 191

第二章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 193

一、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193

二、科研工作快速推进 204

三、学科专业调整优化 217

第三章 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展开 222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222

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29

三、创新统战、工会和学、团工作 233

四、改善财资和后勤产业工作 243

第四章 青岛校区建设与未来发展 253

一、青岛校区的决策及建设 253

二、确立新办学理念 258

三、创建高水平的科技大学 261

一、历届校级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人 263

附录 263

二、学校机关部、处、室设置及其负责人(以任职先后为序) 269

三、院、系设置及其负责人 278

四、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等人员名单 298

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 305

六、获国家、省部级先进称号人员名单 308

七、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成果一览表 312

八、国家、省部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一览表 330

九、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一览表 332

后记 3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