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考纵横 语文总复习新指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高考纵横  语文总复习新指南
  • 郑桂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780706368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语文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考纵横 语文总复习新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

第一节 语音 1

一、语音基本知识 1

二、汉语拼音方案及相关知识 2

三、朗读中的几种语音现象 2

四、汉字语音常规知识点 3

考题举隅 5

第二节 文字 6

一、文字基本知识 6

二、常用工具书知识简介 7

三、汉字字形常规知识 8

考题举隅 10

第三节 词汇 10

一、词汇基本知识 10

二、词语常规知识 15

考题举隅 19

第四节 句子和段落 21

一、语法基本知识简介 21

二、修改病句 22

三、段落基本知识 26

考题举隅 29

第五节 修辞 33

一、简明 33

二、连贯 33

三、得体 36

四、修辞格 36

考题举隅 40

第二章 古代汉语 43

第一节 常用实词 43

知识要点 43

考题举隅 43

第二节 实词的特殊用法 63

一、通假现象 63

知识要点 63

考题举隅 63

二、词类活用 65

知识要点 65

考题举隅 68

三、古今异义 68

知识要点 68

考题举隅 69

第三节 常用虚词 74

知识要点 74

考题举隅 74

第四节 特殊句式 83

知识要点 83

考题举隅 87

第五节 固定句式 88

知识要点 88

考题举隅 89

第六节 句子翻译 90

知识要点 90

考题举隅 91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93

第一节 诗词曲基本常识 93

知识要点 93

考题举隅 94

第二节 古诗词的题材 94

知识要点 94

考题举隅 96

第三节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96

知识要点 96

考题举隅 98

第四节 古诗词的语言 101

知识要点 101

考题举隅 102

第五节 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103

知识要点 103

考题举隅 105

第六节 古诗词的意象、意境 106

知识要点 106

考题举隅 110

第四章 文学常识 112

第一节 古代文学 112

一、作家 112

二、作品 124

三、流派与并称 127

第二节 现代文学 128

一、作家 128

二、作品 135

三、流派与社团 137

四、中国文学之最 138

第三节 外国文学 139

一、作家 139

二、作品 149

三、并称、特称 152

四、外国文学之最 153

第四节 文学体裁、创作方法及流派 154

考题举隅 158

第五章 现代文阅读 160

第一节 文体特点及其阅读指导 160

一、散文及其阅读 160

考题举隅 163

二、小说及其阅读 166

考题举隅 168

三、社科类议论文及其阅读 173

考题举隅 175

四、科技说明文及其阅读 179

考题举隅 181

第二节 理解重要词语 185

知识要点 185

考题举隅 188

第三节 理解重要语句 190

知识要点 190

考题举隅 191

第四节 筛选并整合信息 195

知识要点 195

考题举隅 197

第五节 归纳与概括要点 200

知识要点 200

考题举隅 205

第六节 分析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209

知识要点 209

考题举隅 213

第七节 鉴赏与评价 215

知识要点 215

考题举隅 218

第六章 作文指导 223

第一节 审题篇 223

一、把握趋势 223

二、分清文体 228

三、审题立意 236

四、选材拟题 241

第二节 结构篇 249

一、结构方式 250

二、凤头豹尾 254

三、过渡照应 259

第三节 表达篇 263

一、遣词造句 263

二、叙述议论 269

三、描写抒情 277

四、联想想象 286

五、辩证造势 29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