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建构的教学 以化学教学为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走向建构的教学  以化学教学为例
  • 靳莹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 ISBN:754231644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化学课-教学研究-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向建构的教学 以化学教学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视角 1

第一节 结构主义视角 1

一、关于结构的含义 1

二、结构主义哲学思潮 4

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中结构主义流派 16

第二节 建构主义视角 32

一、后结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启示 32

二、建构主义的理论渊源 35

三、建构主义学习的要素 37

第三节 现代知识观下的认识结构 40

一、现代知识观 40

二、对认识结构的界定 42

三、审慎的建构观 46

第二章 化学课程内容的表层结构 49

第一节 对概念的多视角的认识 49

一、哲学视角 49

二、心理学视角 55

三、化学教学视角 66

第二节 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结构的比较 72

第三章 化学课程内容的句法结构 90

第一节 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 90

一、早期的化学观、物质观与方法论特点 91

二、近代化学基本概念、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演变 93

三、现代科学与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 105

第二节 化学发现的基本逻辑与化学探究教学策略 113

一、科学探究的含义 113

二、探究学习的历史沿革 114

三、我国化学探究教学的现实误区 116

四、以科学方法论为核心的化学探究教学策略 119

第三节 国外教材中的探究学习策略 138

一、内容的表述体现化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38

二、情境设计丰富多样 141

三、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策略和学习策略 148

第四章 走向建构的教学观念 151

第一节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研究与反思 151

一、德育概念的界定 151

二、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155

三、国内外德育现状 159

四、我国德育的总体走向 169

第二节 科学素养与化学认知能力 171

一、科学素养 171

二、化学认知能力的结构 173

第三节 基于场认知方式的化学学习差异研究 196

一、认知方式的研究概况 196

二、威特金的场认知方式(FDI)的测试研究 197

三、场认知方式相关研究的进展 199

四、FDI认知方式与化学学习关系的观察研究与实验研究 201

第四节 化学教学的基本方针 216

一、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216

二、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219

三、掌握科学方法,更新知识观 221

四、建设和谐、民主的学习共同体,发展学生个性 222

第五章 从结构走向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 238

第一节 结构化策略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238

一、结构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239

二、学优生的化学概念结构的特点与有效教学对策 241

三、教学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248

四、结论与讨论 254

第二节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55

一、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案例 256

二、支架模式的应用案例 258

第三节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作业改革 263

一、中学化学作业的现状调查 263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作业改革的基本策略 268

三、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类型 270

四、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批改的基本类型 274

五、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作业改革的实验研究 276

六、结论与讨论 289

第四节 基于课堂的探究学习及其评价 291

一、教学评价的新理念 291

二、探究学习的评价原则 293

三、基于课堂的探究学习及其评价的实践研究 294

四、结论与讨论 328

结束语 332

参考文献 338

后记 35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