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朝续文献通考 经籍考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清朝续文献通考  经籍考研究
  • 李立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836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经籍-考证-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朝续文献通考 经籍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1

一 研究目的 1

二 研究方法 2

三 研究意义与突破点 3

四 研究现状 4

(一)研究《清朝续文献通考》编纂始末 5

(二)对《清朝续文献通考》之评说 6

(三)研究刘锦藻生平事迹 8

(四)研究《清朝续文献通考》其他篇目 9

第一章《清朝续文献通考》纂修始末 10

一 成书背景 10

(一)吴兴自古学术风气与锦藻良好的文化素养 10

(二)时局变迁与刘锦藻文化忧患意识 12

(三)刘氏适时购书与藏书 13

二 编刊历程与参加纂修者考略 14

三《清朝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纂修概述 19

(一)刘氏《经籍考》参编者存疑 19

(二)两种版本《经籍考》之比较 20

第二章 刘氏《经籍考》内容结构分析 22

一 详细明晰的名目项 22

二“总案语”评析 24

三 书后案语与读书治学 25

(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25

(二)辅助读书治学与提示学术门径 28

四 体例指瑕 30

(一)书名之误 30

(二)卷数之误 31

(三)作者之误 32

(四)缺乏版本项 36

(五)书后案语不足举例 39

(六)互著别裁辨析 43

第三章 刘氏《经籍考》史源归纳与商榷 47

一 刘氏《经籍考》所用史源出处归纳 47

二 刘氏《经籍考》择取史源的宗旨 49

(一)揭示书籍旨要 49

(二)注重学术背景的引用 49

(三)介绍作者行事 50

(四)阐明刊印流传 50

三 刘氏《经籍考》史源不足举要 51

(一)史源误引 51

(二)史源节略失当 52

(三)对史源缺乏考证 53

(四)略去史源出处 54

四 史源商榷 56

(一)经部 56

(二)史部 104

(三)子部 124

(四)集部 130

(五)丛书部 137

第四章 刘氏《经籍考》之图书分类 170

一 类目异同比较与刘锦藻对传统学术分类体系之承袭 170

(一)经部类目的增减 170

(二)史部类目的规范 174

(三)子部类目多有沿袭 178

(四)集部类目稍有变通 180

二 固守传统学术体系下的图书配隶之失 182

三 刘锦藻传统的治学视野与四部分类法的运用 187

(一)刘锦藻的“遗老”身份与其旧有的知识架构 187

(二)传统四部分类法深厚的文化积淀 188

(三)清中后期学术的发展与传统四部分类之停滞 189

第五章 刘氏《经籍考》收书与评书的时代烙印 192

一“遗老情怀”与御敕图书的收录 192

二 朴学遗风与辑佚、考证类图书剧增 195

三 存古兴学与丛书云集 198

(一)晚清社会新学思潮的影响与传统学术面临的挑战 198

(二)经世的初步尝试:刘锦藻以“丛书”倡导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200

四 爱国、经世之旨与晚清译著频现 207

(一)刘锦藻治学视野的拓展 207

(二)以晚清“译著”求国富民强 209

(三)收书中西兼顾的文化价值观 214

五 文献学视角下的收书得失 215

第六章 刘氏《经籍考》之学术价值 223

一与《书目答问》的关系 223

二 补正《清史稿·艺文志》及其《拾遗》 225

三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互补 227

(一)或可正《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误 228

(二)有些图书优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著录 229

(三)可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互补 230

四 补史料著录之阙,纠史传记载之误 231

五 弥足珍贵的传统社会文化财富 233

六 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近代化走向 235

附录 刘锦藻生平学行辑要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7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