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
  • 张九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513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科学研究组织机构-概况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一、综考会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留给我们的问题 2

二、综考会研究的现状 4

三、本书关注的问题 5

四、本书的资料来源 6

五、全书内容与结构 7

第一章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兴起 9

第一节 1949年以前的考察 10

一、外国人在华探险 10

二、中国学者自行组织的考察 18

三、政府机构推动的考察 23

第二节 新中国综合考察兴起的社会背景 26

一、科学研究的计划性 27

二、地区经济建设的带动 33

三、学科发展的需求 35

第二章 建立综合考察组织机构的探索 43

第一节 完成重大任务的临时性组织 44

一、专业委员会 45

二、大型考察队 48

第二节 探索新的组织方式 56

一、苏联的经验 57

二、两种方案 63

第三节 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67

一、成立办公室 67

二、机构职能的重叠 69

第三章 作为组织机构的综考会(1956~1959) 73

第一节 体制建设 74

一、组建委员会 74

二、队与会的关系 76

第二节 考察队的组织方式 77

一、组织结构 78

二、工作制度 80

三、协作关系 84

第三节 围绕“十二年远景规划”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 86

一、服务区域开发:以西北地区综合考察为例 88

二、领导中苏合作:以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为例 96

三、调整考察方向:从云南到华南的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 103

四、论证重大工程项目:以南水北调综合考察为例 107

五、带动新兴学科:以冰川与沙漠考察为例 110

第四章 具有双重职能的综考会(1960~1965) 119

第一节 综合考察工作会议 120

一、第一次综考会委员会会议 120

二、第一次综合考察工作会议 121

三、第二次综考会委员会会议 123

第二节 按照任务建立研究室 124

一、招揽人才 124

二、确定研究室的方向 126

三、建室后面临的问题 128

第三节 对方向、任务、体制的讨论 131

一、行政机构还是学术机构 132

二、摸清资源还是提出方案 133

三、规划、区划还是远景设想 136

四、侧重基础还是侧重应用 138

五、个人姓“综”还是机构姓“综” 139

第四节 建立制度 143

一、确定研究室与考察队的关系 144

二、野外组织管理制度 147

三、人员培养制度 147

四、成果考核与鉴定制度 149

五、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151

第五节 从“十年规划”到三线建设:以西南综合考察为例 152

一、“十年规划”的设想 153

二、三线建设中的调整 156

第五章 从撤销到恢复(1966~1977) 166

第一节 批判“经济为纲” 167

一、提出“经济为纲” 168

二、批判引出的问题 171

第二节 机构的存废 174

一、几度提出撤销综考会 174

二、撤销后的人员安排 178

三、筹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组 181

第三节 不同时期的组织方式:以青藏高原综合考察为例 184

一、综考会撤销以前 185

二、综考会撤销以后 191

三、综考组时期 197

第六章 从重建到整合(1978~1999) 202

第一节 重建中调整机构设置 203

一、机构重建 203

二、研究室的演变 209

三、挂靠机构的去向:从动能研究室到能源研究所 216

第二节 改革中调整运行机制 227

一、扩大研究所自主权 228

二、密切与决策部门的联系 232

三、多种渠道争取任务 236

第三节 体制转换中重新定位 239

一、开拓新领域 239

二、建立新型科技平台 243

三、研究所定位中的困惑 249

四、资源科学体系初步建立 252

第七章 余论:任务带动与学科发展 257

第一节 “任务带学科”的历史作用 259

第二节 综合考察中的学科建设与资源科学的理论困境 262

第三节 综考会带给我们的反思 265

参考资料 267

附录 综考会机构大事记 272

后记 27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