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电视艺术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电视艺术史
  • 许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5652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电视-艺术史-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电视艺术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电视艺术的概念之争 2

二、电视文化的世纪之辩 5

三、“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电视整合日常生活 8

第一章 电视从技术走向艺术的摇篮时期(1958—1976) 11

第一节 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传播与节目形态 12

一、艰苦创业(1958—1966) 12

二、艺术陷落(1966—1976) 14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的诞生与美学形态 16

一、演播室直播时期的社会服务角色 17

二、“文革”十年新闻宣传的政治工具 20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宣教大于审美的“新影模式” 21

一、意识形态主导话语的“形象化的政论” 22

二、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引发文化冲突 23

第二章 电视艺术复苏与本体意识觉醒的转折时期(1977—1982) 25

第一节 中国电视艺术在拨乱反正中复苏 26

第二节“自己走路”的电视文艺观念转变 27

第三节“录像电视剧”时期的兼收并蓄 30

一、电视单本剧 31

二、电视连续剧 33

三、长、短电视剧 35

第四节 电视纪录片在合拍中积累经验 36

第三章 文化启蒙与电视艺术审美品格建构的成长时期(1983—1989) 39

第一节 自办栏目探索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节目形态 40

第二节 电视剧审美范式的精英突围和独立艺术品格 42

一、伤痕题材电视剧的人文反思 44

二、改革题材电视剧的立此存照 46

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寻根 47

四、通俗题材电视剧的平民情怀 48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纪实美学的精英主导和观念迁移 50

第四章 大众文化勃兴与电视艺术世俗审美的成熟时期(1990—2002) 53

第一节 电视文艺传承与创新中的狂飙突进 54

一、新闻类节目凸显“新闻立台”理念 55

二、电视栏目多样化强化服务观众意识 55

三、大型文艺晚会的专业化和平常化 57

四、中国音乐电视的崛起和民族化风格 58

第二节 电视连续剧凸显通俗娱乐的审美趣味 62

一、现实题材还原平民主体的通俗创作 65

二、文学作品改编忠实原著的美学原则 69

三、历史戏说和古装历史剧的主旋律化 70

四、主旋律题材的变革主题和价值坚守 75

第三节 纪录片聚焦平凡生活的纪实主义美学品格 78

一、中国电视纪录片概念和内容分类 79

二、与国际接轨的纪实美学和平民叙事 82

第四节 中国电视动画片的发展和与电影的渊源 83

一、动画片的中外概念和分类 84

二、中国动画片的民族风格 85

三、中国动画片的制作和转型 86

四、中/美/日动画片的审美差异 88

五、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起步 89

第五章 全球化时代电视艺术多元发展的转型时期(2002—2009) 92

第一节 湖南卫视引领综艺节目的娱乐狂欢 93

一、“脱口秀”节目的全方位引进和改良 94

二、音乐选秀节目的商业气质和市场推手 96

三、“受众本位”观念下的娱乐流行规律 99

四、综艺娱乐节目改写晚间黄金档内涵 101

第二节 消费时代中国电视剧的意义与生产 104

一、发扬光大贴近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106

二、红色经典重拍和革命历史剧军旅剧的理性创作 108

三、古装历史剧的权谋叙事与“新历史主义”理念 110

四、开启审美趣味新转向的经典电视剧艺术分析 112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美学与商业的历史性更新 123

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美学新气象 124

二、西方纪录片美学观念梳理和案例分析 127

第四节 电视电影13年(1999—2012) 131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概念和技术进步 132

二、电视电影与国际接轨的成长足迹 134

三、系列化制片策略和年轻导演的摇篮 136

四、《谁动了我的幸福》:有意味的本土翻拍 139

五、《百年情书》:商品时代的主旋律梵音 143

第六章 多媒体时代电视艺术蓬勃发展的“社会化电视”时期(2009—2013) 149

第一节2009年开启多媒介语境下电视发展新格局 152

一、转折之年电视行业发展“大数据” 153

二、新旧媒体产业发展的分化与整合 154

三、电视节目格局和内容资源竞争提速 166

四、“大综艺时代”移植海外节目模式 179

第二节 剧时代电视剧的新媒体语境和审美趋势 190

一、新媒体语境中的收视结构变化 190

二、抢播大战拉开电视剧热播序幕 196

三、定制剧/自制剧成卫视收视法宝 198

四、植入式广告的消费叙事和美学规范 199

五、电视剧产业运行双轨制和审美趣味 211

第三节2009年电视剧的大剧之年和品质提升 227

一、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理性量产与艺术均衡 229

二、年度大剧建构类型剧现实和历史的艺术坐标 230

第四节2010年电视剧的日常化审美和商业诉求 236

一、开年大戏和献礼剧的主流价值观引导 237

二、家庭伦理剧折射物欲现实的百味人生 239

三、名著改编凸显消费和偶像的文本改写 252

四、历史题材剧的身份想象与历史新阐释 254

第五节2011年电视剧的历史景观和文化怀旧 265

一、献礼剧“主流历史观”的话语巩固 266

二、革命历史剧和抗战剧的类型突破 271

三、谍战剧的政治修辞和艺术暗流 276

四、翻拍剧的娱乐反刍和价值取舍 280

五、宫廷剧的镜像窥私和意淫消费 283

六、现实焦虑和“家”的幸福追思 290

第六节2012年电视剧的时代之殇和审美创生 301

一、新英模叙事奏响浮华时代最美主旋律 303

二、都市家庭伦理剧折射沉重的代际围城 307

三、女性力量的“根”的想象和文化隐喻 312

四、多样化的题材空间和类型的本土视角 317

五、青春中国的历史揭秘和作者化实验 324

六、抗战/谍战剧的文化错位和审美突围 327

第七章 中国电视艺术的理论贡献(1958—) 341

第一节 拓荒(1958—1977) 341

第二节 觉醒(1978—1992) 342

第三节 收获(1993—) 343

第四节 回顾与展望 345

第八章 55年光影流转——媒介融合的“大影像”时代 350

一、视觉文化源头:文本文化与图像文化 352

二、视觉文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向 353

三、“大影像”:多媒介时代的影视合流 358

四、“大影像”:大众文化价值本位的回归 363

五、电影语言:“大影像”的美学基础 366

六、媒介叙事:“大影像”的媒介自觉 369

七、视觉奇观:“大影像”时代的景观叙事 37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