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穴位注射疗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穴位注射疗法
  • 郭同经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14099·29
  • 出版时间:1973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穴位注射疗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穴位注射疗法概述 1

(一)什么是穴位注射疗法 1

(二)穴位注射疗法的治疗作用 1

(三)穴位注射疗法的应用范围与禁忌症 3

二、穴位注射疗法的常用穴位 5

(一)头颈部穴位 5

(二)胸腹部穴位 6

(三)肩背腰骶部穴位 9

(四)上肢穴位 12

(五)下肢穴位 14

(六)经外奇穴 18

(七)耳穴 24

三、穴位注射疗法的常用药物与用具 27

(一)穴位注射疗法的常用药物及剂量 27

(二)穴位注射疗法的用具 28

四、穴位注射疗法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30

(一)治疗方法 30

(二)注意事项 30

五、穴位注射疗法在各科疾病中的应用 32

(一)内科疾病 32

1.急性单纯性胃炎 32

2.慢性胃炎 33

3.消化不良 35

4.胃、十二指肠溃疡 36

5.胃神经官能症 38

6.慢性肝炎 39

7.肝硬化(早期) 40

8.胆囊炎 42

9.胆道蛔虫腹痛 43

10.过敏性结肠 44

11.膈肌痉挛(呃逆) 46

12.神经性呕吐 46

13.普通感冒 47

14.急性支气管炎 48

15.慢性支气管炎 50

16.支气管哮喘 51

17.支气管扩张咯血 52

18.肺化脓症 53

19.大叶性肺炎 56

20.高血压 57

21.窦性心动过速 58

22.窦性心律不整 59

23.心脏性喘息 60

24.心绞痛 61

25.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63

26.肾孟肾炎 65

27.膀胱炎 66

28.慢性肾炎 67

29.偏瘫 68

30.缺铁性贫血 70

31.遗尿症 71

32.尿潴留 72

33.阳萎 73

34.遗精、早泄 74

35.风湿性关节炎 76

36.流行性腮腺炎 78

37.丝虫性乳糜尿 79

38.疟疾 80

39.细菌性痢疾 82

40.斑疹伤寒 83

41.伤寒 85

42.肺结核 87

43.肠结核 88

44.长期低热 90

(二)神经精神科疾病 91

1.多发性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或末梢神经炎) 91

2.颜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93

3.三叉神经痛 95

4.肋问神经痛 96

5.坐骨神经痛 97

6.神经衰弱 99

7.神经性头痛 100

8.癔病(歇斯底里) 101

9.癫痫 103

10.大脑发育不全 107

(三)外科疾病 109

1.脑震荡(单纯性脑震荡) 109

2.落枕 110

3.肩关节周围炎 111

4.乳腺炎 112

5.非化脓性助软骨炎(泰齐氏病) 114

6.胆绞痛 115

7.肾绞痛 116

8.急性腰扭伤 117

9.腰肌劳损 118

10.腰骶痛 119

11.脱肛 120

12.痔 122

(四)妇产科疾病 123

1.痛经 123

2.月经不调 124

3.白带过多 125

4.慢性盆腔炎 127

5.外阴瘙痒症 128

6.妊娠呕吐 130

7.乳汁过少症 131

8.功能性子宫出血 132

9.先兆流产 133

10.习惯性流产 134

11.宫缩无力 135

(五)儿科疾病 137

1.百日咳 137

2.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婴儿瘫) 138

3.舞蹈病 140

4.小儿急惊风 142

5.小儿哮喘 143

6.小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 145

7.新生儿吐奶 146

8.婴儿湿疹(奶癣) 147

(六)五官科疾病 148

1.眼睑下垂 148

2.麦粒肿(针眼) 149

3.急性结合膜炎 150

4.溃疡性角膜炎 152

5.角膜白斑 153

6.视神经萎缩 154

7.内耳眩晕症 156

8.聋哑症 157

9.牙痛 158

10.慢性鼻炎 159

11.慢性副鼻窦炎 161

12.悬雍垂水肿 161

13.急性扁桃腺炎 162

14.急性喉炎(急性喉痹) 163

(七)皮肤科疾病 165

1.酒渣鼻 165

2.神经性皮炎 166

3.荨麻疹 167

4.皮肤瘙痒症 168

5.带状疱疹 170

6.寻常疣(刺猴、千日疮) 170

附一: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的注意事项 172

附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17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