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油地质学导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石油地质学导论
  • 霍布森(G.D.Hobson),泰拉茨乌(E.N.Tiratsoo)著;陈荷立,汤锡元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7·2491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石油地质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石油的性质 1

一、油气田 1

1.油气田的大小 5

2.油气田的寿命 6

二、储集层中的流体 8

1.原油 8

2.天然气 11

3.油田水 16

三、原油开采的历史 18

四、石油地质学的进展 23

主要参考文献 26

补充参考文献 26

附录 测量单位 27

第二章 石油的成因 28

一、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28

二、近代研究结果 34

三、石油组分的生成 38

2.放射性作用 39

3.热力作用 39

1.细菌作用 39

4.催化作用 41

5.其它实验工作 41

6.石油的进一步变化 42

四、生油岩的潜在生油量 44

五、酐酪根的成分与转化作用 46

六、绿河页岩的转化作用 49

主要参考文献 51

补充参考文献 53

一、一般原理 54

第三章 石油的运移 54

1.石油以水溶形式的运移 59

2.压实效应 59

3.泥岩压实的不同习性 61

4.孔隙压力与水流方向 62

5.通过固体有机质或微裂隙的初次运移 64

二、二次运移 65

1.由毛管现象决定的聚集特征 67

2.差异圈闭作用 68

三、储集岩 69

1.砂岩储集层 70

2.其它硅质岩储集层 71

3.碳酸盐岩储集层 72

4.从母岩排出石油的比例 74

主要参考文献 74

补充参考文献 75

第四章 石油的聚集 76

一、构造圈闭 78

1.背斜圈闭 78

2.断层圈闭 84

二、盐丘构造 88

2.砂坝 93

三、礁石灰岩 94

四、砂岩体 96

1.砂丘及席状砂 98

3.河床砂岩体 99

4.浊流沉积 100

五、不整合 100

六、水动力的影响 101

七、油气聚集的保存 104

八、空的或只含气的圈闭 105

主要参考文献 107

补充参考文献 108

第五章 石油的地面勘探 109

一、地表石油 109

1.地表气苗 109

2.地表油苗 111

3.石油浸染 112

4.沥青脉 113

5.矿蜡 114

6.焦油砂 114

7.地沥青“湖” 116

二、地质测量 117

1.仪器 118

2.视距测量原理 120

3.野外工作方法 121

三、航空摄影和“遥感” 123

主要参考文献 129

补充参考文献 130

第六章 石油的地下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法 131

一、重力勘探 131

2.摆勘探 132

3.重力仪 132

1.扭称 132

4.海洋重力勘探 134

5.重力勘探结果的解释 134

二、磁法勘探 135

三、地震勘探 137

1.地震勘探的最新进展 141

2.海上地震勘探 142

四、电法勘探 143

3.瞬变式电法(爱尔特兰“Eltran”过渡场法) 144

4.无线电波勘探 144

2.感应法 144

1.电导法 144

5.大地电流勘探 145

五、地热勘探 145

六、地球化学勘探 145

七、放射性勘探 148

主要参考文献 149

补充参考文献 150

一、井下样品 151

1.钻井液 151

第七章 地层评价 151

2.岩屑 154

3.钻时记录 155

4.岩芯分析 156

5.流体样品 160

二、仪器(“电缆”)测井 161

1.电测井 161

2.核测井 167

3.声速(“声波”)测井 169

4.热测井 169

6.结束语 170

5.其它测井方法 170

主要参考文献 172

补充参考文献 173

第八章 储集层研究 174

一、对比原则 174

二、古生物与微古生物 176

三、孢粉学 178

四、重矿物分析 179

五、储集层压力及液面 182

1.储集层压力数据的应用 186

2.流体界面 187

六、地下地质图件 188

七、沉积物的地史 192

八、圈闭能力 196

九、石油远景分级 196

十、评价和风险分析 196

主要参考文献 199

补充参考文献 199

第九章 石油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 200

一、地球的结构 200

2.活动区 201

1.稳定区 201

二、盆地的分类 203

三、现代的构造学说 208

1.板块运动的机理 210

2.板块运动和石油的关系 212

3.磁极反向 213

四、石油在时间上的分布 215

1.前寒武系 216

2.古生界 217

3.中生界 217

4.第三系 218

5.第四系 219

五、石油在空间上的分布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6

补充参考文献 226

第十章 石油开采与储量 230

一、油气开采机理 230

1.一次采油机理 230

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EOR”) 233

二、油气储量估算 236

2.生产动态法 237

1.体积法 237

3.物质平衡法的研究 238

三、石油储量 241

1.世界各国的石油储量 243

2.最终资源与能量需要 243

3.天然气储量 247

4.页岩油 252

主要参考文献 253

补充参考文献 254

时间—地层单元 25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