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冲突性环境事件中的传播与行动 以北京六里屯和广州番禺居民反建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冲突性环境事件中的传播与行动  以北京六里屯和广州番禺居民反建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
  • 尹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634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环境污染-群体性-突发事件-传播媒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冲突性环境事件中的传播与行动 以北京六里屯和广州番禺居民反建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 研究缘起与议题背景 1

二 研究视角及问题 7

三 研究策略与方法 19

四 基本结论与内容框架 22

第一章 个案叙事:北京六里屯居民反建的传播实践 26

第一节 事件缘起:历史遗留问题与累积性不信任 26

一 未能兑现的政府承诺与居民不信任感的产生 26

二 居民的无效反抗及其对政府不信任感的强化 31

第二节 旧患新伤:垃圾焚烧风险的呈现及其问题化 33

一 怨气集结 33

二 不信任感的强化 36

三 媒体的“风险启蒙” 38

第三节 集体维权:体制内外的行动表达 39

一 体制内表达:投递申诉信与申请行政复议 39

二 体制外抗议:挂条幅、堵垃圾场和集体上访 42

第四节 有序参与:摸索中实践与政府的策略性对话 46

一 监督地方政府执行中央决策 46

二 替政府找台阶“下台” 49

三 持续参与推动政府“认错” 52

第二章 个案叙事:广州番禺居民反建的传播实践 56

第一节 事件缘起:媒体报道激活的“沉默”议题 56

一 未被关注的媒体报道与业主发帖 56

二 “垃圾焚烧”话题的“消失”与“重启” 58

第二节 媒体“动员”:政府决策的问题化 61

一 曝光政府“偷步”行为 61

二 披露决策背后的权力腐败现象 62

三 呼吁决策民主 63

第三节 业主行动:内外资源的有效动员 64

一 揭示决策风险结构共同利益 64

二 展开资源动员 66

第四节 公众参与:垃圾处理政策的公开辩论 73

一 一场未能播出的风险辩论 73

二 居民发起的公开辩论 75

三 政府主导下的专家咨询会 76

第五节 “围观”效应下的政策转向 78

一 上书全国人大,扩大议题影响 78

二 强化亲身参与,推动政策议程 79

三 有序参与,推动决策程序民主化 81

第三章 传播权的竞逐:媒介近用差异下的公众行动 85

第一节 六里屯案例:媒介近用困境与公众的协商策略 85

一 媒介近用困境的现实表现 85

二 媒介近用困境的原因分析 95

三 媒介近用困境下公众的协商策略 105

第二节 番禺案例:以媒体为中介的公共讨论的展开 109

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与共鸣 109

二 媒体介入对公共讨论品质的影响 115

小结 媒介近用对公众参与目标及路径的影响 119

一 “理性”行动者依据行动风险最小化原则设定参与目标 119

二 差异化的媒介近用促成公众对参与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122

第四章 话语权的争夺:风险决策的多方博弈 126

第一节 官方话语中“消失的风险” 126

一 官方话语的“遮蔽性” 126

二 传播资源控制与风险遮蔽的实现 131

第二节 风险定义中被展示的专家话语 135

一 专家话语与官方话语的“合谋” 135

二 利益集团游说与专家话语的“被收编” 142

第三节 策略性的公众话语 146

一 抽象风险的具象化 147

二 揭露被遮蔽的风险 149

三 行动作为话语 151

小结 公众参与促成相对公正的风险博弈 154

一 “公共利益”的重构与决策偏好的矫正 154

二 公众参与建构“先于体制”的传媒公共性 156

结语 构建公众有效参与的协商平台 158

一 我国转型期公众参与的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 158

二 公众参与过程中传播与行动的“相互赋权” 161

三 以传媒公共领域保障公共讨论与协商的有效性 165

参考文献 169

后记 17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