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反贪史 中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春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908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1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617页
- 主题词:廉政建设-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反贪史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卷 1
第一章 宋辽西夏金 1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贪污腐败 1
一、王朝更替线索 1
二、贪污滋生的社会土壤 2
三、贪污成风的直接原因 10
四、北宋的贪污状况 19
五、辽夏金的贪污状况 29
六、南宋的贪污状况 35
七、贪污腐败的危害 45
第二节 廉政与反贪机制 54
一、监察制度 54
二、法律规定 65
三、廉政措施 70
四、舆论监督 84
五、辽夏金的廉政与反贪机制 94
第三节 反贪实践与成效 104
一、北宋时期的反贪状况 104
二、南宋时期的反贪状况 110
三、辽夏金的反贪实践与成效 114
四、反贪成效的不平衡性与不稳定性 121
第四节 反贪文化 129
一、官员上书 129
二、儒士清议 135
三、史书方志 141
四、民间谚语 146
第五节 反贪启示录 152
一、“吏不廉则政治削” 152
二、“严贪墨之罪” 154
三、“王者禁人为非,莫先于法令” 156
四、强化监督,防治并举 160
五、反对“贪利禄而不贪道义”,提倡“做好人而不做贵人” 164
第二章 元朝 168
第一节 大蒙古国时期的反贪污措施 168
一、耶律楚材的反贪措施 168
二、乃马贞氏称制时期的贪污之风 172
三、蒙哥汗的反贪措施 177
第二节 元朝前期的贪污与反贪污斗争 181
一、世祖朝的法制建设和监察制度 181
二、阿合马事件 186
三、卢世荣事件 189
四、桑哥擅权 192
第三节 元朝中期的反贪斗争 194
一、成宗朝的贪赃之风与反贪斗争 194
二、仁宗之治与铁木迭儿之奸 199
三、英宗新政与南坡之变 203
第四节 元朝后期的社会腐败 205
一、燕铁木儿和伯颜的擅权 205
二、脱脱“更化”与三相治国 209
三、元朝最黑暗的岁月 214
第五节 反贪文化 222
一、邓牧的反贪杂文 222
二、元人笔下的反贪诗 226
三、民歌中的反贪谣 229
四、元杂剧中的反贪戏 232
第六节 元代的反贪启示 234
一、元朝皇帝是最大的掠夺者和挥霍者 234
二、权臣必然贪赃 238
三、“元亡于吏” 241
四、世祖、英宗的廉政措施值得肯定 244
第三章 明朝 247
第一节 明初反贪活动及反贪机制的建立 247
一、洪武时期的反贪风暴 247
二、明初反贪机制的建立 257
三、永乐、仁宣时期反贪斗争的继续 271
四、正统年间贪风复燃 279
第二节 明中后期反贪斗争的新形势 283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变化 283
二、明中后期贪污受贿面面观 289
三、明中后期反贪机制的逐渐破坏 314
四、明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反贪人物 333
五、明代中后期反贪思想的新发展 350
第三节 农民起义军的反贪倡廉 353
一、鲜明的反贪态度 353
二、追赃助饷 356
三、起义军内部的反贪倡廉 358
第四节 贪污与反贪污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359
一、明代故事中的贪污与反贪污 360
二、文学作品中对明代著名大贪官的指斥 370
三、往代故事中反映的贪污与反贪污 376
四、诗歌、民谣中的贪污与反贪污 379
第五节 明代反贪斗争的启示 384
第四章 清朝 385
第一节 清朝反贪概述 385
一、顺治朝反贪概况 385
二、康熙朝反贪概况 389
三、雍正朝反贪概况 391
四、乾隆朝反贪概况 394
五、嘉庆朝反贪概况 396
六、道光朝以后的反贪概况 398
第二节 清朝反贪机制 399
一、民本主义与清朝封建皇权 399
二、反贪立法 402
三、清朝惩贪案举要 412
四、监督防范机制 494
五、清朝政治制度对反贪的影响 547
六、清朝财政经济制度对反贪的影响 551
第三节 清朝反贪文化 591
第四节 清朝反贪的启示 596
附录一 清朝贪污罪律例 597
附录二 清朝贿赂罪律例 600
附录三 关于律例的说明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