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荫浏全集 第7卷 雅音集、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阿炳曲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杨荫浏全集  第7卷  雅音集、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阿炳曲集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99289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音乐-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杨荫浏全集 第7卷 雅音集、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阿炳曲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雅音集(一) 4

例言 4

第一编 乐器浅说第一章 笛 5

名称 5

考证 5

笛之按法 6

习笛之初步 7

习笛应注意之点 7

笛之选择 8

笛膜 9

笛之缺点 11

第二章 箫 11

论名 11

考证 12

箫之按法 12

第三章 笙 13

名称 13

考证 13

笙之捧法 14

笙之按法 14

论笙为和声乐器 15

笙之缺点 16

第四章 胡琴 16

考证 16

胡琴之配置法 17

胡琴之按法 18

第五章 月琴 19

考证 19

月琴之配置法 20

月琴之按法 21

第六章 三弦 22

名称及考证 22

三弦之配置 23

三弦之按法 23

三弦之手法 25

第七章 琵琶 26

名称 26

考证 26

琵琶之配置法 27

琵琶和弦法 28

琵琶之按法 29

琵琶之手法 29

双音、扣音、泛音之定位 31

第二编 乐谱 33

No.1 梅花三弄(一) 33

No.2 梅花三弄(二) 36

No.3 花三弄(一) 39

No.4 花三弄(二) 44

No.5 洋合(一) 49

No.6 洋合(二) 55

No.7 四合(一) 59

No.8 四合(二) 66

No.9 四合(三) 70

No.10 行街四合 74

No.11 八合 76

No.12 八段锦 83

No.13 五节锦 87

No.14 云庆 89

No.15 老六板 91

No.16 花六板(一) 92

No.17 花六板(二) 93

No.18 花六板(三) 94

No.19 花六板(四) 95

No.20 花六板(五) 96

No.21 花六板(六) 97

No.22 花六板(七) 99

No.23 花六板(八) 101

No.24 花六板(九) 103

No.25 花六板(十) 104

No.26 花六板(十一) 105

No.27 花六板(十二) 106

No.28 快六板 110

No.29 倒八板 111

No.30 南词起板 112

No.31 游板 113

No.32 望妆台(一) 114

No.33 望妆台(二) 115

No.34 望妆台(三) 116

No.35 花望妆台 117

No.36 望妆台 118

No.37 彩莲歌 121

No.38 欢乐歌 122

No.39 花欢乐歌 123

No.40 平沙落雁 124

No.41 淮簧(一) 126

No.42 淮簧(二) 127

No.43 淮簧(三) 128

No.44 罗江怨 129

No.45 满庭芳 130

No.46 清音(一) 131

No.47 清音(二) 132

No.48 柳青娘 133

No.49 青龙香 133

No.50 柳青香板 134

No.51 一枝花行街 134

No.52 一枝花快板 135

No.53 到春来 136

No.54 柳腰金 137

No.55 柳绕景 138

No.56 乌夜啼 140

No.57 金毛狮子 141

No.58 一封书 141

No.59 浪淘沙 142

No.60 思春 143

No.61 昭君怨 144

No.62 傍妆台 145

No.63 美女穿梭 146

No.64 诉怨 147

No.65 雨打芭蕉 148

No.66 百鸟朝王 149

No.67 迎仙客 150

No.68 贵州调 150

No.69 离京调 151

No.70 孔庙大成乐章 152

No.71 思文后稷 156

No.72 立我蒸民 158

No.73 蟋蟀在堂 159

No.74 清平调 160

No.75 秋风词 161

No.76 木兰辞 162

No.77 西宫调 164

No.78 三阳开泰 167

No.79 秋怨曲 169

No.80 闺怨曲 170

No.81 金陵怀古 171

No.82 秋思 172

No.83 板桥道情 173

No.84 四季相思 176

[附录]琵琶上宜添设柱位说 178

雅音集(二)例言 189

第一编 琵琶浅说第一章 琵琶考证 191

名称 191

创作时代 191

琵琶异制 192

关于琵琶之纪事 193

第二章 琵琶之配置法 195

琵琶各部名称 195

弦索之种类 195

系弦之方法 197

弦索旋转之方向 199

弦索排列之次序 199

琵琶和弦法 200

第三章 琵琶之按法 201

琵琶之按法 201

把头分法 201

每把指头次序 201

第四章 琵琶手法记号 202

手法之始 202

把头及相品记号 202

指头位置记号 203

关于弦索次序之记号 203

起迄记号 203

右手指法记号 204

左手指法记号 205

第五章 琵琶品相位算法表 206

第二编 琵琶小曲No.1 正板 209

No.2 素串 209

No.3 懒梳妆 210

No.4 凤求凰 210

No.5 葡萄轮 211

No.6 下云罗 211

No.7 紧中慢 212

No.8 上番 213

No.9 中番 213

No.10 石音 214

No.11 野马跳涧 214

No.12 平沙落雁 215

No.13 思春 216

No.14 昭君怨 216

No.15 傍妆台 217

No.16 美女穿梭 217

No.17 水龙吟 218

No.18 金鳌哭鱼 218

No.19 似弹非弹 219

No.20 锁南枝 219

No.21 斑鸠过河 220

No.22 秋江 220

No.23 诉怨 221

No.24 玉连环 221

No.25 雨打芭蕉 222

No.26 三跳涧 222

No.27 泣颜回 223

No.28 懒画眉 223

No.29 扣连环 224

No.30 百鸟朝王 224

No.31 艳阳天 225

No.32 范阳洲 225

No.33 革蹬点 226

No.34 巧梳妆 226

No.35 轮京 227

No.36 老京 227

No.37 挽不断 228

No.38 四字 228

No.39 步步高 229

No.40 锦缠道 229

No.41 绊马索 230

No.42 千胜 230

No.43 春光好 231

No.44 凤衔珠 231

No.45 翠云涛 232

No.46 驻春妆 232

No.47 泛仙槎 233

No.48 花胜 233

No.49 倒垂莲 234

No.50 三通鼓 234

No.51 双飞燕 235

No.52 渔歌唱晚 235

No.53 雁阵惊寒 236

No.54 花雨缤纷 236

No.55 蜂蝶争春 237

No.56 猿啼鹤唳 237

No.57 小月儿高 238

No.58 仙人过桥 238

No.59 蝶恋花 239

No.60 凤凰吟 239

No.61 清平词 240

No.62 飞花点翠 241

No.63 美人思月 241

No.64 梅花点脂 242

No.65 月儿高 242

No.66 小银枪 243

No.67 小银枪(二) 243

No.68 蜻蜓点水 244

No.69 寒鹊争梅 244

No.70 狮子滚绣球 245

No.71 雀欲回巢 245

No.72 缠珠帘 246

No.73 鱼儿戏水 246

No.74 普庵咒 248

No.75 玉树临风 249

No.76 风摆柳 249

No.77 老京(二) 250

No.78 十二轮 250

No.79 轮京(二) 251

No.80 老京北板(三) 251

No.81 鸿雁南飞 252

No.82 汉宫秋月(一) 254

No.83 汉宫秋月(二) 254

No.84 汉宫秋月(三) 255

No.85 汉宫秋月(四) 256

No.86 苏堤春晓 257

No.87 三潭印月 257

No.88 柳弄春晖 258

No.89 美人思春 258

No.90 三仙桥 259

No.91 秋月穿波 259

No.92 娇花映日 260

No.93 临风翠柳 260

No.94 梅梢月 261

No.95 玉如意 261

No.96 诉冤 262

No.97 鹂鸣深树 262

No.98 矮子上扶梯 263

No.99 脱红袍 263

No.100 双躲 264

No.101 扳散手 264

No.102 小十面 265

No.103 金桥勒马 265

No.104 一马双驼 266

No.105 金湖龙 266

No.106 平沙泼浪 267

No.107 三通鼓(二) 267

No.108 云里雁 268

No.109 平沙落雁(二) 268

No.110 天鹅反掌 269

No.111 沙湖撩石 269

No.112 双飞燕(二) 270

No.113 凤凰展翅 270

第三编 琵琶大曲No.1 十面(一) 十三段 271

No.2 十面(二) 十八段 277

No.3 十面(三) 十八段 285

No.4 将军令(一) 十段 292

No.5 将军令(二) 十四段 295

No.6 将军令(三) 十段 299

No.7 郁轮袍(一) 十二段 303

No.8 郁轮袍(二) 十五段 307

No.9 海青拿鹤(一) 十八段 313

No.10 海青拿鹤(二) 十九段 322

No.11 普庵咒(一) 十六段 332

No.12 普庵咒(二) 十六段 337

No.13 浔阳琵琶(一) 七段 342

No.14 浔阳琵琶(二) 七段 344

No.15 浔阳琵琶(三) 十段 346

No.16 霓裳曲(一) 十段 350

No.17 霓裳曲(二) 十一段 356

No.18 汉宫秋月 七段 361

No.19 平沙落雁 七段 364

No.20 塞上曲 五段 367

No.21 青莲乐府 四段 371

No.22 陈隋古音 九段 374

No.23 阳春古曲 十一段 379

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前言 387

第一章 姜白石和他的作品 389

第二章 旁谱释 395

考证宋人字谱之材料及来源 395

考释字谱之目的 396

历来对于字谱曾作考释之诸家 397

宋人字谱之高低音字 398

“大凡”和“凡”之区别 399

“尖”字之意义 402

“五”与“高五” 403

符号系统的改变 404

释“?” 405

从乐句间看“?” 406

“?”是“折”,是音调上的“豁”和“落”或乐音后面外加的装饰音 408

释“丿” 411

“丿”为“拽”,为过音、纡回音、间隔音或延长音 413

延长符号 414

从乐句间看延长符号的用法 415

附他书的符号 418

第三章 旁谱校勘 420

鬲溪梅令 420

杏花天影 420

醉吟商小品 421

玉梅令 422

霓裳中序第一 422

扬州慢 422

长亭怨慢 423

淡黄柳 423

石湖仙 424

暗香 424

疏影 425

惜红衣 425

角招 425

徵招 426

秋宵吟 426

凄凉犯 427

翠楼吟 428

第四章 译谱过程中的问题 429

译谱的准备 429

词调十七曲的译谱及歌词译意 436

从所用管乐器来推测姜白石所用音阶的准确程度 462

四调最被常用的问题 464

第五章 姜白石词调中的四声阴阳及平仄问题 466

第六章 关于姜白石词调的结论 470

第七章 琴曲侧商调古怨 472

定弦问题 472

前人对于指法谱的校勘 473

据戴长庚1833年校勘本译谱 474

据冯水1924年校勘本译谱 476

本书的校勘 478

古怨译谱及歌词译意 480

余论 484

第八章 越九歌译谱 486

阿炳曲集 495

一 阿炳小传&杨荫浏 495

二 乐曲说明&杨荫浏 499

三 阿炳技艺的渊源&杨荫浏 504

四 关于速度用语的说明&杨荫浏 507

五 关于滑音符号的说明&杨荫浏 507

六 琵琶指法符号说明&曹安和 509

七 琵琶音位&曹安和 511

八 胡琴指法符号说明&储师竹 513

九 阿炳胡琴弓法的几个特点&储师竹 514

十 阿炳演奏胡琴的姿势&黎松寿 516

十一 阿炳胡琴的装配&黎松寿 517

十二 阿炳胡琴指法的几个特点&黎松寿 517

十三 曲谱 522

大浪淘沙(琵琶独奏曲) 523

昭君出塞(琵琶独奏曲) 526

龙船(琵琶独奏曲) 529

二泉映月(胡琴独奏曲) 538

寒春风曲(胡琴独奏曲) 542

听松(胡琴独奏曲) 54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