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学
  • 朱忠春等编著;季绍良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威仕曼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92703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2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辨证思想 4

第三节 中医学的特点 6

一、整体观 6

二、辨证论治 7

第四节 中医基础理论学的内容 9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一、阴阳的概念 11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1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17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5

一、五行的概念 25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26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35

第三章 藏象 45

第一节 五脏 47

一、心(附:心包络) 47

二、肺 52

三、脾 58

四、肝 67

五、贤(附:命门) 67

第二节 六腑 76

一、胆 76

二、胃 77

三、小肠 75

四、大肠 79

五、膀胱 80

六、三焦 81

第三节 奇恒之腑 83

一、脑 83

二、女子胞 84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86

一、脏与脏的间系 56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95

三、脏与腑的关系 95

第四章 气血津液 99

第一节 气 99

一、气的基本概念 100

二、气的生成 102

三、气的功能刚 104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106

五、气的分类 107

第二节 血 111

一、血的概念 111

二、血的生成 112

三、血的生理功能 113

四、血的循行 114

第三节 津液 116

一、津液的概念 116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17

三、津液的功能 119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120

一、气和血的关系 120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722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123

第五章 经络 125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125

一、经络的概念 125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2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29

一、名称 129

二、循行部位 130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145

四、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146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4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48

一、督脉 149

二、任脉 151

三、冲脉 152

四、带脉 154

五、阴跷脉、阳跷脉 155

六、阴维脉、阳维脉 157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759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59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61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165

第一节 病因 165

一、六淫 165

二、疠气 173

三、寄生虫 175

四、外伤 177

五、七情 179

六、饮食 182

七、劳逸 184

八、水湿痰饮 186

九、瘀血 188

第二节 发病原理 190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191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 193

第七章 病机 197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97

一、邪正盛衰 197

二、阴阳失调 202

三、气血失调 209

四、津液代谢失常 215

第二节 内生五气病机 217

一、氧我内动 218

二、寒从中生 219

三、湿浊内生 221

四、津伤化燥 222

五、火热内生 223

第三节 经络病机 225

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225

二、经络的气血逆乱 226

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226

四、经络的气血衰竭 227

第四节 脏腑病机 227

一、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228

二、六腑的功能失调 239

三、奇恒之腑的功能失调 242

第八章 防治原则 247

第一节 预防 247

一、未病先防 247

二、既病防变 249

第二节 治则 250

一、治病求本 250

二、扶正祛邪 254

三、调整阴阳 256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5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