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文化理念视角下的中国仲裁制度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和谐文化理念视角下的中国仲裁制度研究
  • 乔欣主编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890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仲裁-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文化理念视角下的中国仲裁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和谐文化理念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

一、和谐文化理念释义 1

(一)和谐理念的渊源 1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 6

二、和谐文化理念与纠纷解决多元化 16

(一)和谐文化理念视角下纠纷及其解决的意义 16

(二)和谐文化理念视角下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 19

(三)和谐社会的治理结构与纠纷解决途径的多元化 27

三、和谐文化理念与和谐仲裁 29

(一)仲裁发展的历史轨迹 30

(二)和谐文化理念视角下仲裁理念的重塑 33

(三)和谐文化理念视角下仲裁功能的完善 39

第二章 以和谐文化理念为背景的仲裁制度基础理论研究 45

一、仲裁性质理论 45

(一)仲裁性质学说综述 45

(二)仲裁性质学说思考——和谐社会仲裁性质抉择 48

二、现代化仲裁理念下的仲裁基本原则与制度 52

(一)仲裁自愿原则与相应基本制度 53

(二)仲裁公正原则与相应基本制度 58

(三)仲裁效率原则与相应基本制度 62

(四)仲裁国际化原则 68

三、仲裁权理论 72

(一)仲裁权概念与特征 72

(二)仲裁权的行使及救济 77

四、友好仲裁理论 80

(一)友好仲裁理论概述 80

(二)友好仲裁价值分析 83

(三)和谐之维——构建我国的友好仲裁制度 84

五、仲裁裁决效力论 86

(一)仲裁裁决法律效力的内容 86

(二)仲裁裁决法律效力的基础 90

(三)仲裁裁决法律效力的范围 90

(四)仲裁裁决法律效力的阻断 92

第三章 仲裁机构的性质与特征 95

一、国际著名仲裁机构的性质与特征 95

(一)国际著名仲裁机构的性质 96

(二)国际著名仲裁机构的特征 101

二、我国仲裁机构的行政化问题 102

(一)我国仲裁机构的性质现状 102

(二)我国仲裁机构行政化的原因 103

三、我国仲裁机构的性质 109

(一)我国仲裁机构应当是独立的民间组织 109

(二)我国仲裁机构应当是非营利法人 113

(三)我国仲裁机构应当是公益性法人 115

第四章 争议可仲裁性研究 116

一、争议可仲裁性的内涵 116

(一)争议可仲裁性之概念解析 116

(二)争议可仲裁性之特征 118

(三)争议可仲裁性之意义 121

二、争议可仲裁性标准的确立 123

(一)争议可仲裁性标准的立法例比较 123

(二)仲裁范围的扩大化趋势及其对可仲裁性标准的影响 127

(三)制约争议可仲裁性标准确立的因素 136

(四)争议可仲裁性标准的确立 140

(五)小结 147

三、可仲裁性标准在特定类型争议中的解释与适用 148

(一)与反垄断法有关的争议 149

(二)与证券法有关的争议 151

(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争议 153

(四)与破产有关的争议 155

(五)家庭法领域的有关争议 157

(六)与侵权行为有关的争议 159

(七)超过时效的债权债务争议 161

四、我国可仲裁性立法的完善 162

(一)我国有关可仲裁性标准的立法评述 162

(二)我国有关可仲裁性标准的立法完善 164

第五章 仲裁协议 167

一、仲裁协议法律性质分析 167

(一)研究仲裁协议法律性质的意义 167

(二)关于仲裁协议法律性质的几种学说 168

(三)对仲裁协议性质的再认识 170

二、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 172

(一)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的确认与发展 172

(二)仲裁条款独立性的理论基础 177

(三)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的适用 178

三、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探讨 180

(一)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 180

(二)几种特殊的仲裁协议要件 186

(三)对我国《仲裁法》关于仲裁协议效力要件规定的思考 190

四、仲裁协议效力 191

(一)传统仲裁协议效力理论 191

(二)瑕疵仲裁协议的效力 194

五、长臂仲裁协议——对第三人的效力 196

(一)仲裁协议效力范围传统标准的局限性 197

(二)仲裁协议对第三人效力范围的扩张 202

(三)当事人转化和仲裁协议效力 211

(四)合同相对性例外和仲裁协议效力 217

第六章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 230

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命题分析 230

(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概述 230

(二)“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研究的意义 232

(三)“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历史沿革 234

二、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基础 238

(一)实践基础 239

(二)理论基础 243

三、对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否定论的再分析 244

(一)关于“私访” 244

(二)关于信息披露 245

(三)关于“身份混淆” 246

四、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模式 248

(一)几种常见模式介绍 248

(二)主要模式——仲裁中调解 249

五、仲裁中调解的理论及实务探讨 250

(一)仲裁中调解模式的特点 250

(二)仲裁中调解制度的价值 251

(三)仲裁中调解的程序 252

(四)仲裁中调解对仲裁员的要求 256

第七章 仲裁与民事诉讼 258

一、仲裁独立性探讨 258

(一)仲裁独立性内涵 258

(二)仲裁制度体系进程与诉讼的博弈 262

(三)诉讼的缺陷与仲裁的独立发展 266

二、仲裁对诉讼的借鉴与仲裁诉讼化趋势分析 269

(一)仲裁对诉讼的借鉴与仲裁诉讼化 269

(二)仲裁诉讼化现象分析 272

(三)仲裁诉讼化批判与否定之辩证 277

三、司法对仲裁的支持与监督 280

(一)司法对仲裁支持与监督的必要性 280

(二)司法对仲裁的支持 282

(三)仲裁的司法监督 289

四、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司法与仲裁关系构建的解读 295

(一)仲裁协议效力认定 296

(二)撤销仲裁裁决 298

(三)重新仲裁 300

(四)仲裁裁决的执行 301

(五)结语:诉讼与仲裁的和谐关系——仲裁独立原则下法院的支持与监督 302

第八章 仲裁程序的构建 305

一、仲裁的一般程序 305

(一)申请与受理 305

(二)组成仲裁庭 308

(三)仲裁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311

二、合并仲裁 316

(一)合并仲裁概述 316

(二)合并仲裁的国际实践 322

(三)合并仲裁的法律问题 331

(四)我国合并仲裁程序制度的构建 341

三、在线仲裁 345

(一)在线仲裁概述 345

(二)在线仲裁的发展状况 346

(三)在线仲裁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 347

(四)评《贸仲网上仲裁规财 353

四、重新仲裁 356

(一)重新仲裁概述 356

(二)重新仲裁制度的域外立法考察 360

(三)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的现状 366

(四)我国重新仲裁制度中的不和谐因素及问题的解决 368

(五)重新仲裁的法律效果 372

后记 37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