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代挑战、教育应对与体系构建 高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时代挑战、教育应对与体系构建  高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
  • 兰俏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 ISBN:978751031895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民族学-教学研究-中国;高等学校-民族政策-教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时代挑战、教育应对与体系构建 高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开展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时代挑战 1

第一节 国际挑战 1

一、经济社会变迁 1

二、信息传播变化 6

三、西方文化渗透 13

第二节 国内挑战 20

一、国内民族问题 21

二、传统的民族观念 33

三、民族理论和政策教育的需求与现状 3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43

一、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形成 43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理论与政策 53

三、“文革”时期的民族政策 60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民族理论政策 63

第三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实践过程 80

第一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探索 80

第二节 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阶段 87

一、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的确立 89

二、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的拓展 92

三、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的发展 96

第三节 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成果 99

一、对于相关知识的补充 99

二、教学形式上的创新 100

三、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101

第四节 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问题 105

一、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的布局很不平衡 105

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课程设置比重不够 106

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基本建设不够 107

四、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109

第四章 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典型案例 111

第一节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111

一、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基础和条件 111

二、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113

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经验总结 117

四、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问题探讨 118

第二节 以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为例 119

一、认知基础和条件 120

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取得的成就 122

三、经验总结:加强学生工作,加大管理力度 122

四、问题探究:着力调查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127

第三节 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129

一、基础和条件 129

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收效 130

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 132

四、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 134

五、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成功经验 136

第四节 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143

一、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基础和条件 143

二、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146

三、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经验总结 148

四、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问题探讨 150

第五章 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体系构建与完善 152

第一节 确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体系的地位 152

一、确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152

二、确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54

三、确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体系的可行性 162

第二节 构建完整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体系 163

一、人才培养方案 163

二、学分与课时要求 165

三、师资队伍培养 171

四、方式方法的创新 174

第三节 教育辅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77

一、重视始业教育的作用 177

二、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178

三、运用新媒体的作用 17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