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 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  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
  • 黄俊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781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 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缘起:官僚自主性与官僚控制 2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3

一 官僚自主性相关概念 3

二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9

第三节 研究综述:官僚自主性的多维解析 13

一 宪政分权体制的维度 13

二 传统君权政治的维度 18

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维度 25

四 作为规制策略的“参与式”绩效评价 33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42

一 研究视角与方法 42

二 结构框架 44

第一章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一项创新机制在杭州的兴起(2000—2001年度) 46

第一节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缘起 46

一 宏观背景 46

二 地方动力 49

三 微观依据 57

第二节 公众满意度测评的制度构成 64

一 组织架构、评选对象与评选内容 64

二 复合的评选主体结构 67

三 统计排序与奖惩办法 69

四 结果运用 71

第三节 公众参与与官僚机构回应 72

一 公众参与概况 72

二 官僚机构的回应 74

三 评价回路的形成 80

第四节 官僚自主性的诊断与矫治 81

一 诊断官僚自主性 81

二 动员与回应公众 82

三 规制官僚机构 87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90

一 评选绩效 90

二 制度改进 93

本章附录 95

第二章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合理化:调整、巩固、充实与提高(2002一2004年度) 98

第一节 合理化时期的制度调整与应用 98

一 评选对象与主体的调整 99

二 评选计分方法的完善 104

三 排序与奖惩办法的更新 108

四 评选结果的出炉 110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过程中的多元互动 117

一 公众:以效率和民生为表达主题 117

二 官僚机构:常规与策略行动间的选择 121

三 政治领导层:作为主导者的双向回应 128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36

一 阶段性评价 136

二 留有余味的问题 139

本章附录 141

第三章 从“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到“综合考评”:制度转型抑或路径依赖?(2005年度以来) 144

第一节 杭州政府绩效评价的转型动因 144

一 外部压力 144

二 内在张力 145

三 前期准备 148

第二节 综合考评体系:组织考核+社会评价 151

一 综合考评概况 151

二 领导考评 156

三 目标考核 158

四 社会评价 161

第三节 考评制度的衔接与调整 168

一 功能互补 168

二 衔接方案 169

三 制度调整 171

四 结果评析 181

第四节 综合考评体系中的行动者 186

一 公众参与的两个检视维度 186

二 官僚机构的改进与抵制 198

三 政治领导层的平衡手 203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211

一 公众参与环节评析 211

二 综合考评的合理性与控制力 214

三 制度转型与路径依赖 220

本章附录 223

第四章 行动过程的再阐释与官僚控制的创新模式 233

第一节 一个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分析视角 233

一 行动者视角 234

二 行动者分类 237

第二节 行动者的诸要素比较 238

一 公众行动要素的内部比较 238

二 官僚机构的资源、动机与策略 242

三 政治领导层的行动要素分析 246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价中的行动者博弈 248

一 官僚机构Vs.政治领导层:离心与控制 248

二 官僚机构Vs.公众:关系与策略 253

三 政治领导层Vs.公众:吸纳与参与 256

四 制度与行动者 260

第四节 “公众制度化参与”:一种新型控制官僚模式 262

一 官僚自主性的产生及规制可能 263

二 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制度化参与”的实践 268

三 小结:一种新型控制官僚模式 277

第五章 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 279

第一节 结构性压力与精英选择: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第一重逻辑 279

一 结构性的外部压力 280

二 政治精英的理性选择 286

第二节 群众路线与公众参与: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第二重逻辑 291

一 群众路线:两个理解视角 291

二 公众参与:总结性的讨论 296

三 “参与式”绩效评价的价值意蕴 300

第三节 创新与差异:控制官僚的路径和策略比较 304

一 从群众运动到公众制度化参与:一项历时性比较 304

二 控制官僚的中西比较 311

余论 317

第一节 三种总体性的官僚控制模式 317

一 模式提炼 317

二 模式比较 322

第二节 杭州实践的简要总结 323

参考文献 325

致谢 34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