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看守所观察与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看守所观察与研究
  • 高一飞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1620701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看守所-管理-立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看守所观察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3

第一章 我国的看守所立法 3

一、设置看守所的目的和任务 3

二、看守所权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9

三、我国看守所的运行情况 20

四、看守所立法及其完善 28

权力运行论 39

第二章 看守所的医疗社会化改革 39

一、看守所自立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 40

二、看守所医疗社会化的必要性 44

三、看守所医疗社会化的探索历程 47

四、看守所医疗社会化的模式评估 53

五、看守所医疗改革需要配套措施 56

第三章 看守所短期余刑的执行 59

一、看守所短期余刑执行的基本程序 60

二、看守所执行短期余刑的必要性 63

三、看守所短期余刑罪犯的个人特征 65

四、看守所短期余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7

五、看守所短期余刑执行问题的完善 72

第四章 看守所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 77

一、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77

二、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的法律依据和现实意义 82

三、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的基本内容 86

四、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存在的问题 89

五、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的规范化思路 92

权利保障论 101

第五章 看守所中被羁押者的基本人权 101

一、审前羁押基本人权概述 101

二、我国看守所人权状况的实证考察 106

三、审前羁押基本人权的内容 107

四、审前羁押基本人权的实现机制 127

第六章 看守所中被羁押者的律师会见权 134

一、会见权之内涵界定 134

二、会见权之比较法考察 136

三、我国会见权现状述词 139

四、会见权之优化构建 151

第七章 看守所未决在押人员的亲属会见权 159

一、为什么应当保障未决在押人员的亲属会见权 159

二、未决在押人员亲属会见权的国际准则与域外立法 162

三、我国未决在押人员亲属会见权现状述评 166

四、完善我国未决在押人员亲属会见权的建议 170

第八章 看守所被羁押人控告申诉的处理机制 174

一、看守所被羁押人控告申诉处理权的法律依据 176

二、C市四区看守所概况 178

三、被羁押人控告申诉处理机制运行情况 181

四、C市四区看守所被羁押人控告申诉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85

五、被羁押人控告申诉处理机制的改革设想 192

第九章 看守所审讯的权利保障机制 198

一、权利保障机制的基本内容 199

二、权利保障机制在立法上的体现与局限 203

三、权利保障机制的实践路径及其难题 208

四、权利保障机制与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机结合 212

权力监督论 217

第十章 对看守所的检察监督 217

一、看守所检察概述 217

二、看守所检察的现状及其问题 229

三、看守所检察制度的改革成果 241

四、进一步完善看守所检察制度的建议 249

第十一章 看守所的适度开放 253

一、为什么看守所应当适度开放 254

二、我国看守所开放的现状 261

三、完善我国看守所适度开放制度 265

第十二章 媒体对看守所的采访制度 275

一、媒体采访监所权利的性质 276

二、我国媒体采访监所制度的成就与问题 279

三、中国特色媒体采访监所制度的应有规则 284

第十三章 看守所的中立化改革 291

一、我国侦押合一体制的形成 292

二、西方审前羁押场所归属模式的借鉴意义 294

三、我国侦押合一体制的改革方向 298

后记 30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