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禅让、世袭及革命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的君权传承思想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禅让、世袭及革命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的君权传承思想研究
  • 许景昭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463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禅让、世袭及革命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的君权传承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1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范围及课题 1

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成果 7

一、艾兰:《世袭与禅让: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 7

二、王健文:《战国诸子的古圣王传说及其思想史意义》 10

三、杨永俊:《禅让政治研究:王莽禅汉及其心法传替》 12

四、其他相关论文 13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意义 16

第二章 古代君权传承及其方式概述 25

第一节 关键词释义 25

一、禅让释义 25

二、革命释义 38

三、世袭释义 47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基本古史共识 48

一、《左传》、《国语》中的古史记载 48

二、孔子称述古帝王析论 61

第三节 战国诸子的君权承传概述 81

第四节 小结 84

第三章 春秋晚期、战国初期:君权传承思想的缘起及形成 86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述略 86

第二节 政治变迁 88

一、周代封建制度之形成及特点 88

二、封建制度之解纽 97

第三节 社会变迁及学术发展 103

一、“士”阶层之崛起 103

二、学术思想的突破 105

第四节 政治、社会及学术变迁对君权传承思想发展的影响 110

一、诸子对当世攻伐与篡代之看法 110

二、加强君权及巩固世袭之措施 118

三、禅让说之流行 125

第五节 论春秋时代的让国事件——与战国时代禅让说之比较 131

一、先秦时期之禅让历史述略及其他 132

二、战国诸子之堯舜禅让观 133

三、春秋时期之让国事件 134

第六节 小结 143

第四章 战国初中期:禅让风潮及其实践 145

第一节 三篇竹简文献之内容分析 147

一、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147

二、上博简《子羔》 149

三、上博简《容成氏》 151

第二节 墨子、商鞅(与商学派)、孟子及庄子之君权传承思想 160

一、墨子 160

二、商鞅及商学派 163

三、孟子 165

四、庄子 172

第三节 三篇竹简文献与诸子之综合比较 175

第四节 禅让对现实政治的影响及实践 179

第五节 小结 191

第五章 战国晚期:“极权式”世袭思想及其影响 193

第一节 荀子的无让观及革命观 193

第二节 韩非子的世袭观与君主极权 202

一、严守君臣之分,反对篡弑 202

二、君主极权 205

三、世袭继位 210

第三节 庄子后学的辞让观及黄老学派的折衷思想 215

一、庄子后学 215

二、黄老学派 220

第四节 《吕氏春秋》的兼收并蓄 223

第五节 整体的思想特色 230

第六节 秦亡与韩非思想 234

第七节 小结 240

第六章 西汉初中期:君权传承思想的整合及定型 242

第一节 秦末至汉初的政局及思想发展 243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246

一、天人感应,灾异祥瑞 247

二、支持君权世袭 254

第三节 韩婴及眭孟的辞让观 259

第四节 董仲舒、韩婴及眭孟的思想比较 268

第五节 馀论 269

一、董仲舒、韩婴及眭孟思想对西汉中后期政治发展的影响 269

二、西汉以后的君权传承模式实践 277

第六节 小结 281

第七章 总结 284

徵引书目 290

参考书目 305

后记 31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