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因病机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新华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13492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14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因病机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 1
绪论 1
一、病因病机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二、病因病机学的形成和发展 1
三、病因病机学的基本特点 5
(一)宏观的整体观 5
(二)发病中的内外因辩证观 6
(三)病机中的脏腑病变主体观 6
四、病因病机学的现代研究 7
五、《病因病机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8
上篇 病 因 13
第一章外感病因 13
第一节六淫 13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13
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13
(一)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 13
(二)从外侵入人体而发病 14
(三)可单独或兼夹而致病 14
(四)在病变过程中性质可以转化 14
(一)风 15
(二)寒 15
三、六淫的各别性质和致病特点 15
(三)暑 16
(四)湿 17
(五)燥 18
(六)热(火) 19
第二节疫疠 21
一、疫疠的基本概念 21
二、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1
(一)热毒炽盛 21
(二)特异性 22
(三)预防隔离 23
(四)社会因素 23
三、影响瘟疫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23
(二)环境和饮食卫生 23
(一)气候因素 23
第二章内伤病因 29
第一节七情 29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29
二、七情致病的一般特点 29
(一)直接损伤五脏 29
(二)导致气血阴阳失常 30
(三)忧 31
(二)怒 31
三、七情致病的各别特点 31
(一)喜 31
(四)思 32
(五)悲 32
(六)恐 32
(七)惊 32
二、饮食失宜致病的特点 34
(一)饥饱无度 34
(二)饮食不洁 34
一、饮食失宜的基本概念 34
第二节饮食失宜 34
(三)饮食偏嗜 35
第三节劳逸失当 36
一、劳逸失当的基本概念 36
二、劳逸失当致病的特点 36
(一)过劳 36
(二)过逸 36
第三章其它病因 40
第一节外伤因素 40
一、损伤 40
二、烧烫伤 40
第二节胎传因素 41
四、虫兽咬伤 41
三、冻伤 41
一、胎弱 42
二、胎毒 42
第三节病理性因素 43
一、痰饮 44
(一)痰饮的基本概念 44
(二)痰饮形成的病因病机 44
(三)痰饮致病的特点 45
二、瘀血 48
(一)瘀血的基本概念 48
(三)瘀血致病的特点 49
(二)瘀血形成的病因病机 49
三、内寒 52
(一)内寒的基本概念 52
(二)内寒形成的病因病机 53
(三)内寒致病的特点 53
四、内湿 54
(一)内湿的基本概念 54
(二)内湿形成的病因病机 54
(三)内湿致病的特点 54
五、内火 55
(一)内火的基本概念 55
(二)内火形成的病因病机 55
(三)内火致病的特点 56
[附]内风、内燥 57
下篇 病 机 62
第一章疾病发生的机理 62
第一节正气邪气与发病 62
一、正气邪气的基本概念 63
二、正气邪气与发病的关系 63
(一)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63
(二)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65
(三)邪正斗争与发病缓急 66
一、外环境与发病 68
第二节内外环境与发病 68
(一)自然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69
(二)社会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70
二、内环境与发病 71
(一)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72
(二)精神状态与发病的关系 74
(三)遗传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75
第二章病变的机理 78
第一节病变的基本机理 78
一、邪正盛衰 78
(三)虚实错杂 79
(一)实 79
(二)虚 79
二、阴阳失调 81
(一)阴阳偏盛 82
(二)阴阳偏衰 82
三、气血失常 85
(一)气的病变 85
(二)血的病变 86
(三)气血关系失常 87
四、升降出入失常 89
(二)出入失常 90
(一)升降失常 90
(三)升降出入关系失调 91
第二节脏腑病变的机理 93
一、五脏病变 93
(一)心病 94
(二)肝病 95
(三)脾病 97
(四)肺病 99
(五)肾病 100
(二)胃病 102
(三)小肠病 102
(一)胆病 102
二、六腑病变 102
(四)大肠病 103
(五)膀胱病 103
(六)三焦病 103
三、奇恒之腑病变 108
(一)脑病 108
(二)女子胞病 109
四、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 111
(一)五脏之间的影响 111
(二)六腑之间的影响 113
(三)脏与腑之间的影响 114
第三节经络病变的机理 118
一、经络病变的一般机理 118
(一)气血阴阳失调 119
(二)气血阴阳不足 119
二、经络病变的特点 120
(一)十二经脉病变的特点 120
[附]“是动”、“所生病” 120
(二)奇经八脉病变的特点 122
(三)络脉病变的特点 122
第三章病程演变的机理 125
第一节病位的传变 125
一、表里之间的传变 126
二、内脏之间的传变 128
第二节病性的转化 129
一、虚实转化 129
二、寒热转化 130
第三节疾病的转归 131
一、痊愈 131
二、死亡 131
三、缠绵 132
四、后遗 133
第四节疾病的复发 133
二、劳复 134
一、食复 134
三、情志复 135
四、重感复 136
附 篇 137
一、五运六气学说 137
(一)干支甲子 137
(二)五运 138
(三)六气 140
(四)运气相临 142
(五)运气与发病和治疗的关系 143
(六)结语 143
二、原文选读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