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医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简明中医教程
  • 刘云币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文汇出版社
  • ISBN:7805311862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中医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7

第一节 阴阳学说 7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9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1

一、五行属性归类 12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12

第二章 脏腑 14

第一节 脏与腑 14

一、五脏 14

二、六腑 25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28

一、气 28

二、血 30

三、津液 31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第三章 经络 34

第一节 经络的主要内容 34

一、经络的概念 34

二、经络的组成 35

第二节 经络的临床应用 36

一、说明病理变化 36

二、指导诊断治疗 37

第四章 病因、病理 38

第一节 病因 38

一、外感致病因素 39

二、精神致病因素 43

三、其它致病因素 44

四、继发病因 46

第二节 病理 48

一、邪正斗争 48

二、阴阳失调 49

三、寒热进退 50

四、升降失常 50

第五章 诊法 51

第一节 望诊 51

一、望神 51

二、望色 52

三、望形态 53

四、望五官 54

五、望舌 55

第二节 闻诊 58

一、听声音 58

二、嗅气味 58

第三节 问诊 59

一、问寒热 59

二、问汗出 60

三、问头身 61

四、问饮食 62

五、问胸腹 62

六、问二便 63

七、问经带 63

第四节 切诊 63

一、脉诊 64

二、按诊 69

第六章 辨证 7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70

一、表里 71

二、寒热 72

三、虚实 73

四、阴阳 75

第二节 脏腑辨证 75

一、心与小肠病 76

二、肝与胆病 79

三、脾与胃病 82

四、肺与大肠病 86

五、肾与膀胱病 90

六、脏腑兼病 92

第三节 六经辨证 97

一、太阳病证 98

二、阳明病证 99

三、少阳病证 100

四、太阴病证 101

五、少阴病证 101

六、厥阴病证 102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103

一、卫分证 103

二、气分证 104

三、营分证 106

四、血分证 108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10

第一节 预防 110

一、未病先防 110

二、既病防变 111

第二节 治则 112

一、治病求本 113

二、缓则治本 114

三、急则治标 114

四、标本兼治 114

五、扶正祛邪 115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16

第八章 中药 117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117

一、中药的采集 117

二、中药的炮制 117

三、中药的性能 119

四、中药的用法 120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21

一、解表药 121

二、清热药 124

三、止咳化痰药 129

四、芳香化湿药 132

五、消导药 133

六、理气药 134

七、理血药 135

八、泻下药 138

九、温里药 140

十、平肝熄风药 141

十一、安神药 142

十二、利水渗湿药 144

十三、祛风湿药 145

十四、补虚药 147

十五、收敛药 151

第九章 方剂 153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153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153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 153

第二节 常用方剂 154

1.荆防败毒散 155

2.桂枝汤 155

3.桑菊饮 156

4.银翘散 156

5.白虎汤 157

6.清营汤 157

7.龙胆泻肝汤 158

8.五味消毒饮 158

9.清骨散 159

10.理中汤 159

11.四逆汤 160

12.大承气汤 160

13.小柴胡汤 160

14.逍遥散 161

15.半夏泻心汤 161

16.藿香正气散 162

17.三仁汤 162

18.平胃散 163

19.茵陈蒿汤 163

20.八正散 164

21.独活寄生汤 164

22.二陈汤 165

23.清气化痰丸 165

24.止嗽散 166

25.小青龙汤 166

26.麻杏石甘汤 167

27.沙参麦冬汤 167

28.柴胡疏肝散 168

29.温经汤 168

30.血府逐瘀汤 169

31.补阳还五汤 169

32.四君子汤 170

33.补中益气汤 170

34.四物汤 171

35.归脾汤 171

36.六味地黄丸 172

37.肾气丸 172

38.保和丸 173

39.天王补心丹 173

40.镇肝熄风汤 174

41.牡蛎散 175

42.固冲汤 175

43.完带汤 176

44.真人养脏汤 176

第十章 常见病证 178

1.感冒 178

2.咳嗽 180

3.气喘 183

4.呕吐 185

5.腹泻 189

6.痢疾 192

7.黄疸 195

8.痹证 197

9.胃痛 199

10.眩晕 201

11.心悸 204

12.水肿 206

13.疖痈 209

14.湿疹 211

15.痛经 213

16.月经不调 214

17.崩漏 220

18.带下 222

19.痄腮 224

20.疳积 225

21.小儿暑热症 227

笫十一章 针灸疗法 230

第一节 针灸法 230

一、针法的基本知识 230

二、针刺操作方法 232

三、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235

四、灸法 237

第二节 常用腧穴 239

一、腧穴概述 239

二、常用腧穴 243

第三节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263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表 263

附录 265

一、常用中药配伍应用表 265

二、脏腑用药简介 278

三、常用中成药简表 281

四、常用方剂歌诀 28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