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Ecological networks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Woodward, G.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143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生态学-研究-英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Ecological network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从英格兰的Broadstone到格陵兰的Zackenberg:生态网络的空间、时间和层次 1
摘要 1
Ⅰ.导言 2
Ⅱ.时间动态 5
Ⅲ.空间替代时间 16
Ⅳ.联系的被禁和限制 26
Ⅴ.生境边界 33
Ⅵ.单元和层次 37
Ⅶ.基于个体的网络 41
Ⅷ.入侵 44
Ⅸ.超级网络 51
Ⅹ.结论 54
致谢 55
参考文献 56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网络 72
摘要 72
Ⅰ.导言 72
Ⅱ.第一性原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75
A.个体、物种和个体大小 75
B.基于不同尺度和样本的实验及调查 78
Ⅲ.网络对气候变化组分的响应:气候变暖对生物的影响 87
A.个体水平上的影响 87
B.交互影响 89
C.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影响 89
D.从个体到网络水平上的影响 91
E.变暖对进化和生物物理的影响 94
Ⅳ.网络对气候变化组分的响应:变暖对水分的影响 94
A.流体黏度:对个体及其交互作用和网络的影响 96
B.水的形态、分布与环境 97
Ⅴ.网络对气候变化组分的响应:大气成分与生态的化学计量 100
Ⅵ.网络的聚合与分离:时空的匹配和分离 104
A.气候包络模型、入侵和灭绝:生态网络的空间重组 104
B.物候的匹配和分离:生态网络的时间重组 110
Ⅶ.气候变化的多因子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114
A.变暖和大气变化对生态网络内代谢和化学计量特性的影响 115
B.气候变化组分的其他加性和协同的影响 120
Ⅻ.结论 121
致谢 122
参考文献 122
跨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属性尺度分析及其多样性和复杂性 139
摘要 139
Ⅰ.导言 140
Ⅱ.方法 142
A.食物网数据集 142
B.食物网的拓扑结构 143
C.统计分析 144
Ⅲ.结果 145
A.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145
B.生态系统类型对复杂性和稳定性关系的影响 146
C.拓扑结构与多样性的关系 148
D.生态系统类型对拓扑结构和多样性关系的影响 151
Ⅳ.讨论 155
A.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155
B.复杂性尺度依赖的解释 156
C.拓扑结构与多样性的关系 159
D.生态系统类型和营养尺度化关系 160
Ⅴ.结论 161
致谢 166
参考文献 166
林下食物网内捕食者和猎物关系的时间变异 172
摘要 172
Ⅰ.导言 172
A.基于食物网实验方式的河岸落叶林(Gearagh)食物网预测 175
Ⅱ.方法 177
A.实验点介绍 177
B.取样规程 178
G.食物网构建 179
D.食物网模式 180
E.统计分析 181
Ⅲ.结果 182
A.单变量模式 182
B.双变量模式 191
C.三变量模式 196
D.生物量丰度的时间变化 198
Ⅳ.讨论 200
A.食物网的模式 200
B.食物网结构的时间变异 214
C.形态生态位 215
D.营养的级联和热力学特性 216
E.食物网的构建 217
Ⅴ.结论 218
致谢 219
参考文献 258
大范围pH值梯度下20条溪流的食物网结构及其稳定性 265
摘要 265
Ⅰ.导言 266
Ⅱ.方法 269
A.生物取样 269
B.食物网的结构 272
C.食物网的统计计算 273
D.模型模拟的稳健性 274
E.统计数据分析 275
Ⅲ.结果 276
Ⅳ.讨论 287
致谢 293
参考文献 294
一个海洋食物网中三变量模式的相互作用强度及其后果 302
摘要 302
Ⅰ.导言 302
A.为什么研究食物网? 302
B.食物网时空复制的需要 303
C.单变量、双变量和三变量模式 304
Ⅱ.方法 307
A.研究点的自然史 307
B.实验群落描述 308
C.实验设计 309
D.食物网取样 310
E.食物网构建 312
F.单变量模式 313
G.双变量和三变量模式 315
Ⅲ.结果 315
A.单变量模式 315
B.双变量模式 326
C.三变量模式 335
Ⅳ.讨论 338
A.单变量模式 338
B.双变量模式 349
C.三变量模式 353
Ⅴ.结论 353
致谢 354
参考文献 402
索引 421
标题汇总表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