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论新解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凉雾山人,吕长善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1140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8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论新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述评历代医家论伤寒 1
第一节 伤寒条文真伪争辩论 1
第二节 伤寒“辨证论治”论 3
第三节 “伤寒”、“温热”分立论 6
第四节 伤寒广义狭义论 7
第五节 伤寒整体辨证论 11
第二章 论《伤寒论》之伤寒 13
第一节 论伤寒与阴阳的关系 13
第二节 论伤寒与寒热的关系 14
第三节 论伤寒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8
1.论胃为人后天之本 21
2.论肺为华盖 22
3.论肾为人先天之本 23
第三章 论伤寒法则与整体调节平衡关系 26
第一节 论中医诊治疾病总法则 26
第二节 论中医整体系统观是冶疗法则的理论基础 27
第四章 论整体阴阳调节平衡法 30
第一节 论阴阳平衡 30
第二节 论人体纵横平衡 32
第三节 论人体通泰平衡 33
第四节 论胃为中心与各脏腑平衡 34
1.胃与脾 34
2.胃与肝胆 35
3.胃与心 36
4.胃与肺 36
5.胃与肾 37
6.胃与三焦系统 37
7.胃与神经系统 42
第五节 整体阴阳调节平衡法的临床效果概论 43
整体阴阳调节平衡法案例 44
1.小儿百日咳 44
2.高血压 44
3.风湿性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 46
4.奇汗 48
5.经闭 48
6.停经又来 49
7.消渴 50
8.面部恶疮 50
9.面红赤 51
10.肺癌 51
11.肿瘤 52
12.高热 52
13.肝炎 53
14.急性肝脾肿大 53
15.阳萎 54
16.下痢厥逆 55
17.热厥 55
18.寒厥 56
19.出血热 56
20.遗尿 57
21.咳嗽 58
胃(脾)肺咳型 59
肾肺咳型 60
胃肾肺咳型 60
22.眩晕 61
23.牙痛 62
胃热型牙痛 63
肾热型牙痛 63
24.口腔炎 63
25.咽喉炎 64
26.失声喑 64
27.头痛 65
前额头痛 65
偏头痛 65
颠顶头痛 66
眉棱骨痛 66
后脑头痛 67
28.失眠 67
29.胃淤血 68
30.疣 68
31.痤疮 69
32.痔疮 70
33.湿疹 71
34.膏淋 72
35.石淋 73
36.白带 74
37.崩漏 75
38.吐清水 75
39.感冒 77
肺热感冒型 78
胃热肺寒型 78
胃热兼肝热肺寒型 79
肾热肺寒型 79
40.黄疸 81
41.痢疾 82
42.鼻衄 82
43.胎漏 83
44.阴痒 84
45.痫症 84
整体阴阳调节平衡法特点 85
1.疗效快 85
2.疗效率高 87
3.疗效期长 88
4.安全可靠 89
5.易学易记易懂易用 90
6.有利于中西医结合 90
第五章 论药物及方剂配伍 92
第一节 论遣药配方调节平衡 92
第二节 论调节平衡总方 94
第一部分 药物 94
1.厚朴 94
2.陈皮 95
3.白术 95
4.山楂 96
5.五味子 99
第二部分 药物 101
1.麻黄 101
2.桂枝 102
3.连翘 103
4.牛蒡子(大力子) 104
第三部分 药物 105
1.生地黄 105
2.黄柏 106
3.知母 107
第四部分 药物 108
1.茯苓 108
2.泽泻 108
3.甘草 109
第六章 论诊断 111
第一节 论诊断的思想方法 111
第二节 论诊断的意义和目的 112
第三节 论诊断的方法 112
1.望诊 113
第一望脸面颜色 113
第二望精神 113
第三望形态体质 114
第四望手爪甲 114
第五望舌 114
察舌体形 115
察舌苔颜色 115
察舌苔厚薄 116
察舌面津液 116
察舌质 116
察舌底 116
2.闻诊 116
3.问诊 117
4.切诊 117
5.科诊 118
第七章 伤寒选读 120
第一节 概论 120
第二节 伤寒选读心得 120
第三节 分析与小结 173
参考资料 175
后记 177
附录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