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科学与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针灸科学与技术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科学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医药源流 1

1.1 伏义八卦 1

1.2 神农本草经到李时珍本草纲目 1

1.3 黄帝内经到扁鹊难经 4

1.4 张仲景伤寒论与后世流派 7

1.5 华陀--麻醉学的祖师 11

1.6 皇甫谧甲乙经 12

1.7 王叔和脉经 12

1.8 孙思邈千金要方 15

1.9 刘完素河间学派 16

1.10 张元素易水学派 19

1.11 明清温热学派 21

1.12 特殊疾病的发现与治疗 22

1.13 中国医药名著 26

第二章 中国医学理论 37

2.1 科学的观念与方法 37

2.2 阴阳模式的诞生与发展 39

2.3 阴阳逻辑定律 42

2.4 阴阳学说在中国医学上之应用 44

2.5 五行模式 46

2.6 人体五行模式 48

2.7 五行模式的推广应用 51

2.8 气的意义与观察 53

2.9 气与病理 61

2.10 气的测量 63

第三章 穴道与经络 69

3.1 穴道的分类 69

3.2 穴道存在的证实 70

3.3 穴道特徵的三S原则 72

3.4 穴道的临床分类与痛量公式 73

3.5 穴道敏感化的三个阶段 75

3.6 穴道的解剖特徵 77

3.7 穴道在神经线上的分布 79

3.8 穴体解剖模型 83

3.9 十二经特定要穴 87

3.10 传尔氏新穴 89

3.11 经络学说 90

3.12 日本人在经络方面的研究 93

3.13 经络路线与气流 94

3.14 经络播感的发现 100

3.15 经络播感与病患的关系 104

3.16 经络播感的阻断及其后果 106

3.17 潜伏播感证实十二经 108

第四章 针灸生理与物理 117

4.1 神经反射作用 117

4.2 针灸的自律神经效应 118

4.3 针灸与神经介质对痛阈的影响 124

4.4 针灸在中枢神经的反应 134

4.5 门控学说 142

4.6 神经讯号间的物理干涉作用 143

4.7 神经膜与刺激的物理模式 152

4.8 针灸补泻的生理与物理 156

4.9 化学针灸的物理作用 159

第五章 针灸化学 164

5.1 针灸动物对血液的影响 164

5.2 针灸对人体血液的影响 168

5.3 针灸对血糖的影响 169

5.4 针灸与脑啡的关系 171

5.5 针灸与中枢神经介质间的相互关系 173

5.6 针灸伤害造成的连锁反应 182

第六章 传统针灸技术 188

6.1 针的品种与规格 188

6.2 准备工作 191

6.3 针刺手法 202

6.4 特殊针法 209

6.5 补泻手法 210

6.6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220

6.7 灸的分类与材料 222

6.8 施灸的准则 223

6.9 艾炷灸法 224

6.10 艾条灸法及其他灸法 227

6.11 拔(火)罐法 231

6.12 针灸宜忌 232

第七章 电磁诊疗法 235

7.1 良导点与良导络 235

7.2 良导络诊断法 236

7.3 良导络疗法 239

7.4 穴道自动诊疗法 241

7.5 传尔氏电刺诊断法 243

7.6 传尔氏电刺疗法 246

7.7 传尔氏穴诊试药法 250

7.8 谷氏电针疗法 251

7.9 佛氏双频疗法 254

7.10 分段电描图诊断法 256

7.11 磁力疗法 259

7.12 陆氏感应点磁激疗法 262

7.13 莫雷(Mora)两氏磁疗法 264

第八章 热音光诊疗法 267

8.1 赤羽氏热感诊断法 267

8.2 音乐与生物之关系 268

8.3 中国医学论音乐与人体之关系 270

8.4 拉米氏音调疗法 271

8.5 超音波疗法 274

8.6 激光疗法 274

8.7 激光增强肌肉法 278

8.8 色彩疗法 279

第九章 耳穴诊疗法 283

9.1 耳朵的地理誌 283

9.2 碰触诊断法 289

9.3 电子诊疗法 290

9.4 耳心反射(ACR)诊断法 292

9.5 谐振区与光学诊断法 296

9.6 简易耳疗法 301

9.7 激光诊疗法 307

9.8 极化?片诊断法 308

9.9 耳心反射测试食物及化学敏感度 310

9.10 耳心反射测试药物法 311

第十章 头计、指压及脚底按摩疗法 312

10.1 头针的起源 312

10.2 脑区的地方誌 313

10.3 头针疗法 318

10.4 指压疗法 319

10.5 脚底按摩疗法 327

第十一章 针刺麻醉 338

11.1 针刺麻醉的意义与价值 338

11.2 针刺麻醉理论 339

11.3 手术前准备 341

11.4 选穴原则 342

11.5 针刺麻醉技术 343

11.6 胸部手术麻醉 346

11.7 腹部手术麻醉 347

11.8 针麻与个人因素 349

11.9 针麻成功率统计 349

第十二章 科学脉诊法 351

12.1 频谱分析的原理 352

12.2 频谱分析的功用 358

12.3 脉波频谱能量比 359

12.4 脉波频谱图 367

12.5 频谱分析的深层意义 370

12.6 八种基本脉象波形的特徵 375

12.7 脉象波及五行诊疗实例 38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