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语言学文献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语言学文献教程
  • 蔡英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1050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汉语史-古代-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语言学文献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文字学文献 4

第一章 《说文解字》 4

第一节 《说文解字》及其作者 4

第二节 《说文解字》的版本 5

第三节 《说文解字》的体例 6

第四节 《说文解字》的内容、成就与不足 11

第五节 《说文解字》的研究概况 13

第二章 《玉篇》 16

第一节 顾野王及其《玉篇》 16

第二节 《玉篇》的版本 16

第三节 《玉篇》的体例 19

第四节 《玉篇》的内容 26

第五节 《玉篇》的价值和不足 28

第六节 《玉篇》的研究概况 29

第三章 《类篇》 32

第一节 《类篇》的作者及版本 32

第二节 《类篇》的体例 32

第三节 《类篇》的内容、成就和不足 38

第四节 《类篇》的研究概况 41

第四章 《龙龛手鉴》 43

第一节 释行均及其《龙龛手鉴》 43

第二节 《龙龛》的版本 44

第三节 《龙龛》的体例 45

第四节 《龙龛》的内容、成就和不足 48

第五节 《龙龛》的研究概况 50

第五章 《字汇》和《正字通》 52

第一节 《字汇》和《正字通》的作者 52

第二节 《字汇》和《正字通》版本 53

第三节 《字汇》和《正字通》的体例 54

第四节 《字汇》和《正字通》的内容 61

第五节 《字汇》和《正字通》的成就和不足 63

第六节 《字汇》和《正字通》的研究概况 67

第六章 《康熙字典》 70

第一节 《康熙字典》作者及版本 70

第二节 《康熙字典》体例 71

第三节 《康熙字典》的内容 75

第四节 《康熙字典》的成就与不足 76

第五节 《康熙字典》的研究概况 79

第二编 音韵学文献 87

第一章 韵书产生以前的语音研究 87

第一节 汉字注音方法的演进 87

第二节 反切注音法 89

第三节 四声的发现 90

第四节 沈重及其“协韵说” 92

第五节 陆德明及其《经典释文》 93

第二章 今音学文献——《切韵》系韵书 98

第一节 陆法言及其《切韵》 98

第二节 《广韵》 105

第三节 《集韵》 113

第四节 《礼部韵略》及《平水韵》 116

第三章 等韵学文献 118

第一节 三十六字母 118

第二节 等韵图的编制和《韵镜》 120

第三节 郑樵及其《七音略》 125

第四节 《切韵指掌图》 127

第五节 《四声等子》 128

第六节 刘鉴及其《切韵指南》 130

第四章 古音学文献 133

第一节 吴棫及其《韵补》 133

第二节 陈第及其《毛诗古音考》 135

第三节 顾炎武及其《音学五书》 136

第四节 江永及其《古韵标准》 138

第五节 段玉裁及其《六书音韵表》 140

第六节 戴震及其《声类表》 142

第七节 孔广森及其《诗声类》 145

第八节 王念孙、江有诰及其古音研究 146

第九节 钱大昕及其古声母研究 149

第五章 近音学文献 152

第一节 周德清及其《中原音韵》 152

第二节 《洪武正韵》 160

第三节 兰茂及其《韵略易通》 162

第三编 训诂学文献 170

第一章 《尔雅》 170

第一节 《尔雅》及其作者 170

第二节 《尔雅》的版本流变 172

第三节 《尔雅》的体例 174

第四节 《尔雅》的内容 177

第五节 《尔雅》的影响及其评价 182

第六节 《尔雅》的研究概况 183

第二章 《方言》 187

第一节 《方言》及其作者 187

第二节 《方言》的版本流变 188

第三节 《方言》的体例及内容 189

第四节 《方言》的评价及其影响 193

第五节 《方言》的研究概况 194

第三章 《释名》 196

第一节 《释名》的版本流变 196

第二节 《释名》的体例 198

第三节 《释名》的内容 199

第四节 《释名》的影响及评价 201

第五节 《释名》的研究概况 203

第四章 《广雅》 205

第一节 《广雅》的版本与体例 205

第二节 《广雅》的内容 207

第三节 《广雅》的评价及其影响 208

第四节 《广雅》的研究概况 210

第四编 语法学文献 217

第一章 先秦诸子有关语法的论述 217

第一节 《墨经》中体现出来的语法分析 217

第二节 《荀子》中体现出来的语法分析 219

第三节 《公孙龙子》中体现出来的语法分析 221

第二章 经典注疏中有关语法的论述 224

第一节 汉代注疏中所体现出的语法分析 224

第二节 魏晋及唐代注释书中所体现出的语法分析 232

第三章 《助语辞》及其他 238

第一节 《助语辞》的版本与体例 238

第二节 《助语辞》的内容及其所体现的语法分析 240

第三节 《助语辞》的评价及其影响 241

第四章 清代的几部语法学著作 245

第一节 袁仁林及其《虚字说》 245

第二节 刘淇及其《助字辨略》 251

第三节 王引之及其《经传释词》 255

第五章 《马氏文通》 262

第一节 《马氏文通》的版本及体例 262

第二节 《马氏文通》的内容 264

第三节 《马氏文通》的评价及其影响 266

后记 27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