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的均衡之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行政法的均衡之约
  • 宋功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7508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行政法-平衡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法的均衡之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 1

上篇 平衡论的崛起引言 3

第一章 提出:行政法理论对社会转型的回应 6

一、回应社会结构的均衡化 6

二、为什么会在中国脱颖而出 10

三、平衡论的先行者 16

第二章 确立:与管理论、控权论划清界线 25

一、行政法视角不同 26

二、利益基础、价值与功能不同 31

三、行为模式设定不同 37

四、制度安排机理不同 43

第三章 发展:进路、命题与知识重构 48

一、研究进路的调整与创新 49

二、行政法的平衡:作为一种对策均衡的结构性均衡 55

三、行政法的均衡化:机制设计与方法更新 60

四、问题:如何通过沟通来赢得普遍认同 73

结语 77

附录:对平衡论质疑的回应 78

引言:公法理论的政治之维 91

中篇 寻找均衡第四章 中国公法的崛起与政治变革:宪法、行政法的视角 91

一、两种制度变革的殊途同归 94

二、两种制度变革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 102

三、两种制度变革路径选择的相似性 111

四、两种制度变革约束条件的相似性 115

第五章 行政法治原则的地域化 122

引言 122

一、地域化命题的提出 124

二、地域化的理想类型 128

三、地域化的制约条件 137

余论 145

第六章 行政法均衡化的机制设计 147

一、机制设计的理论变项 148

二、机制设计的内外协调一致 177

三、机制设计的制约与激励兼容 189

第七章 行政法的制度变迁 199

一、行政法的二维性与行政法学解读 199

二、社会变迁引致行政法制度变迁 206

三、制度变迁的回应性与选择限制 217

四、制度变迁过程:博弈及其均衡 223

五、制度变迁的逻辑结构 228

六、制度变迁的基本类型 235

小结 248

第八章 行政过程的博弈分析 250

引言:偏见与退路 250

一、博弈的动因与条件 252

二、信息的较量 257

三、博弈的场域 266

四、作为结果的均衡 272

下篇 均衡之约第九章 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消费者协会个案研究 279

一、“消费者问题”的生成与对策 279

二、消费者协会的角色定位 286

三、消费者协会所支配的权力资源 296

四、消费者协会的机制设计 302

结语 311

第十章 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 313

引言 313

一、审批失灵直接引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失衡 314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 319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326

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绩效与问题 335

引言 340

第十一章 行政指导研究:公共行政非强制性之维的凸显 340

一、行政指导的法律定性 342

二、行政指导的构成要件 364

三、行政指导的功能 385

四、行政指导的合法性危机 391

五、行政指导的法治化 399

第十二章 平衡于制约激励之间:行政法机制设计个案研究 415

一、行政法机制及其理论基础变迁 415

二、现代行政法的机制创设背景 417

三、行政法机制创设的目标 420

四、机制创设框架:制约与激励并举 424

第十三章 直面公共危机:论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防治 433

引言 433

一、难题、出路与研究进路 434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特性 438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类型 443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危害 450

五、政府理应挺身而出 456

六、由常规行政主导的有限防范 462

七、由紧急行政主导的应急处理 468

八、政府防治机制的法律规制 48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