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诊断学
  • 宋一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0648916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1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运用法则 2

三、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3

上篇 诊法 5

第一章 望诊 5

第一节 全身望诊 6

一、望神 6

二、望色 7

三、望形体 9

四、望姿态 10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1

一、望头面五官 11

二、望体肤 15

三、望小儿食指络脉 23

第三节 望舌 24

一、舌诊原理 24

二、望舌的方法 24

三、正常舌象 25

四、望舌质 26

五、望舌苔 30

六、舌象的分析和意义 32

第四节 望排出物 34

一、望痰涎涕唾 34

二、望呕吐物 35

三、望二便 35

第二章 闻诊 38

第一节 听声音 38

一、正常的声音 38

二、病变的声音 39

第二节 嗅气味 41

一、嗅病体气味 41

二、嗅病室气味 42

第三章 问诊 43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和方法 43

一、问诊的意义 43

二、问诊的方法 44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44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46

一、问一般情况 46

二、问主诉和现病史 46

三、问现在症状 47

四、问既往史 63

五、问个人生活史 64

六、问家族史 64

第四章 切诊 66

第一节 脉诊 66

一、脉诊的意义 66

二、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67

三、正常的脉象 68

四、常见的病理脉象 69

五、相兼脉和真脏脉 74

六、脉症的顺逆与从舍 75

第二节 按诊 75

一、按诊的方法 75

二、按诊的内容 76

下篇 辨证 80

第五章 八纲辨证 80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意义 80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80

二、八纲辨证的意义 81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82

一、表里辨证 82

二、寒热辨证 84

三、虚实辨证 85

四、阴阳辨证 87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89

一、证候相兼 89

二、证候错杂 91

三、证候真假 92

四、证候转化 93

第六章 气血津液辨证 96

第一节 气病辨证 97

一、气虚证 97

二、气陷证 97

三、气不固证 97

四、气脱证 98

五、气滞证 98

六、气逆证 98

七、气闭证 98

第二节 血病辨证 99

一、血虚证 99

二、血瘀证 99

三、血寒证 99

四、血热证 100

第三节 津液病辨证 100

一、津液亏虚证 100

二、水液停聚证 100

第四节 气血津液兼病辨证 102

一、气血两虚证 102

二、气虚血瘀证 103

三、气不摄血证 103

四、气虚津泄证 103

五、气随血脱证 103

六、气随津脱证 103

七、气滞血瘀证 104

八、痰瘀互结证 104

第七章 病因辨证 106

第一节 六淫辨证 106

一、风淫证 106

二、寒淫证 107

三、暑淫证 107

四、湿淫证 108

五、燥淫证 108

六、火(热)淫证 108

第二节 情志辨证 109

一、喜伤证 109

二、怒伤证 109

三、思伤证 110

四、悲伤证 110

五、恐伤证 110

第三节 饮食劳逸辨证 110

一、食伤证 110

二、劳力伤证 111

三、劳神伤证 111

四、房劳伤证 111

五、逸伤证 111

第八章 脏腑辨证 113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113

一、心气虚证 114

二、心阳虚证 114

三、心血虚证 114

四、心阴虚证 115

五、心阳暴脱证 115

六、心脉痹阻证 115

七、心火亢盛证 116

八、痰迷心窍证 116

九、痰火扰心证 117

十、小肠实热证 117

第二节 肝与胆病辨证 117

一、肝血虚证 118

二、肝阴虚证 118

三、肝气郁结证 118

四、肝火上炎证 119

五、肝阳上亢证 119

六、肝风内动证 120

七、肝胆湿热证 121

八、寒滞肝脉证 121

九、胆郁痰扰证 122

第三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122

一、肺气虚证 122

二、肺阴虚证 123

三、风寒束肺证 123

四、风热犯肺证 123

五、燥邪犯肺证 124

六、热邪蕴肺证 124

七、痰湿阻肺证 124

八、风水相搏证 125

九、肠燥津亏证 125

十、大肠湿热证 125

第四节 脾与胃病辨证 126

一、脾气虚证 126

二、脾阳虚证 127

三、脾气下陷证 127

四、脾不统血证 127

五、寒湿困脾证 128

六、湿热蕴脾证 128

七、胃阴虚证 128

八、胃虚寒证 129

九、胃实寒证 129

十、胃热证 130

十一、胃脘气滞证 130

十二、食滞胃脘证 130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131

一、肾阴虚证 131

二、肾阳虚证 131

三、肾精不足证 132

四、肾气不固证 132

五、肾虚水泛证 133

六、膀胱湿热证 133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133

一、心肺气虚证 134

二、心脾两虚证 134

三、心肝血虚证 134

四、心肾不交证 135

五、心肾阳虚证 135

六、肺肾气虚证 135

七、脾肺气虚证 136

八、肺肾阴虚证 136

九、肝肾阴虚证 136

十、脾肾阳虚证 137

十一、肝火犯肺证 137

十二、肝郁脾虚证 137

十三、肝胃不和证 138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141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 141

一、六经辨证的概念 141

二、主要证型和辨证要点 141

三、六经病证的传变 145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145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145

二、主要证型和辨证要点 145

三、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147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 147

一、三焦辨证的概念 147

二、主要证型和辨证要点 147

三、三焦病证的传变 148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 149

一、经络辨证的概念 149

二、经络病证要点简介 149

参考文献 151

附录 152

附录一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152

附录二 常见证候的鉴别诊断 16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