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划经济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冯立天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4166·5166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58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划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计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一节计划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践的科学概括 1
目录 1
第二节计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三节计划经济学的结构体系 8
第四节 计划经济学同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17
第二章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20
第一节计划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全民所有制经济相结合的 20
客观必然 20
第二节计划经济的特征 28
第三节社会主义阶段计划经济的特点 34
第一节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41
第三章计划管理体系 41
第二节计划管理形式的划分 49
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计划调节机制 56
第四节宏观经济效益与计划调节机制 62
第五节计划体系的结构及各种调节机制的同步协调 67
第六节计划指标体系与计划组织管理系统 75
第四章 国民经济系统的综合平衡 82
第一节国民经济系统的综合平衡 82
第二节综合平衡的出发点 90
第三节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95
第五章计划方法体系 104
第一节计划方法科学化与计划方法体系的结构 104
第二节经济预测的主要方法 113
第三节专项规划法 121
第六章投入产出计划模型 125
第一节投入产出法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125
第二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分类与结构 133
第三节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146
第四节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161
第五节地区投入产出模型 174
第七章人口和消费资料生产比例关系 185
第一节人口和经济发展比例的性质 185
第二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总体计划指标体系 192
第三节人口和消费资料生产比例协调的标志 195
第四节人口和消费资料生产比例模型及诸因素的分析 198
第五节人口的消费比例和预测模型 210
第八章劳动力人口和经济发展比例关系 220
第一节劳动力资源和人口再生产 220
第二节劳动力人口和经济发展比例关系的经济适度标准 221
第三节 劳动力投入产出模型和劳动力分配比例 224
第四节智力投资和经济发展比例关系 233
第五节人口预测和人口规划 247
第九章社会产品的增长速度 258
第一节社会产品的增长速度 258
第二节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和社会总产值的同步增长 267
第三节对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和社会总产值同步增长 276
的数量分析 276
第一节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284
第十章 物质产品生产的比例关系 284
第二节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96
第三节农业和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05
第十一章能源、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 316
第一节能源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 316
第二节运输、邮电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 328
第十二章 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比例关系 341
第一节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 341
第二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关系 350
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模型 357
第一节消费品的供求比例是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的综合 365
反映 365
第十三章消费品的供求比例关系 365
第二节影响消费品供求比例的因素分析 381
第三节投入产出模型与消费品的供求比例 391
第十四章 生产资料的供求比例关系 398
第一节生产资料的供求比例是物质产品生产比例在流通领 398
域的集中反映 398
第二节影响生产资料供求比例的因素分析 408
第三节投入产出模型与生产资料的供求比例 414
第十五章 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比例关系 422
第一节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比例关系的实质 422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比例同积累和消费比例之间的 425
数量关系 425
量关系 436
第三节两大部类比例同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比例之间的数 436
第四节 社会生产增长不同途径对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比例的影响 440
第五节提高劳动生产率诸因素的不同结构对劳动生产率和平 444
均工资比例关系的影响 444
第六节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比例的若干方法问题 449
第十六章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 458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458
第二节积累和消费比例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463
第三节积累和消费比例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469
第四节确定积累率的经济数学模型 474
第十七章价格水平和价格比例关系 490
第一节价格和综合平衡 490
第二节制订计划价格的依据 495
第三节价格总水平 504
第四节工农业商品价格比例关系 514
第五节投入产出价格模型 520
第十八章综合财政和物资的综合平衡 528
第一节综合财政是计划经济的全面财力保证 528
第二节财政和信贷的平衡 531
第三节财政预算内、预算外和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 545
第四节综合财政和物资的综合平衡 550
附录一:求和号的意义和用法 557
附录二:行列式的基本知识 558
附录三:矩阵的基本知识 561
附录四: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知识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