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通志 地学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华文化通志  地学志
  •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杨文衡撰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23158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地质学 地理学 气象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通志 地学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12

第一节 古代地学与山川崇拜 12

第二节 古代地学与旅行考察 15

第三节 古代地学与经济、政治和军事 17

第四节 古代地学与哲学思想 20

第五节 古代地学与其他学科 24

第六节 古代地学与宗教、风俗 26

一、阴阳五行 30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地学思想和理论 30

第一节 古代的地学思想 30

二、环境变迁 32

三、地区差异 35

四、人地关系 37

第二节 古代的地学理论 43

一、地震成因论 43

二、潮汐成因论 44

三、矿物成因论 45

四、化石成因论 47

五、山脉成因论 48

六、流水地貌成因论 49

七、制图理论 49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学知识 51

第一节 古代的地貌学知识 51

一、山脉知识 51

二、构造地貌知识 54

三、岩溶地貌知识 58

四、流水地貌知识 63

五、沙漠地貌知识 66

六、海岸地貌知识 68

七、冰川地貌知识 70

第二节 古代的地域区划知识 72

一、自然区划知识 72

二、行政区划知识 74

三、其他区划知识 77

一、水系的记述 81

第三节 古代的陆地水文学知识 81

二、江、河源的勘探与记述 83

三、湖沼的记述 86

四、对水性状态的认识 92

第四节 古代的土壤学知识 109

一、对土壤与地理环境的认识 110

二、土壤分类知识 113

三、对土壤性状的认识 115

四、对土壤地理分布的认识 116

第五节 古代的气象气候学知识 117

一、气象学知识 118

二、天气预报知识 133

三、古代的气象仪器 139

四、物候学知识 144

第六节 古代的海洋学知识 148

一、海底地貌知识 148

二、海洋水文知识 150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56

一、区域经济地理学知识 160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知识 160

第一节 古代的经济地理学知识 160

二、部门经济地理学知识 165

第二节 古代的人口地理学知识 184

一、历代人口的变迁与记述 184

二、人口分布状况 194

三、人口迁移状况 199

四、人口思想 201

一、城市规划知识 205

第三节 古代的城市地理学知识 205

二、城市选址知识 210

三、城市分级分类知识 213

四、中国历代城市的地理分布 215

五、记载城市地理的著作 216

第四节 古代的军事地理学知识 221

一、兵书中的军事地理知识 222

二、边防地理著作 225

三、海防地理著作 227

四、地理著作中的军事地理内容 228

第五节 沿革地理 231

一、正史中的沿革地理 231

二、“三通”中的沿革地理 233

三、方志中的沿革地理 234

四、其他著作中的沿革地理 235

五、沿革地图 237

第六节 古代的区域地理学知识 238

一、地方志 238

二、边疆地理知识 240

三、域外地理知识 243

四、地理游记 248

第五章 中国历代地质学知识 250

第一节 矿物学知识 250

一、对矿物性状的认识 250

二、对矿物种类的认识 266

三、主要矿物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化 272

四、对矿物共生、伴生关系的认识 287

五、古代的矿物鉴定知识 289

六、古代的找矿方法 292

七、古代的矿物利用及其文化 295

第二节 岩石学知识 302

一、对沉积岩产状的认识 302

二、对岩石性质的认识 305

三、对岩石种类的记载 308

四、岩石利用及其文化 312

一、对化石种类的认识 324

第三节 化石知识 324

二、对化石地理分布的记载 334

三、化石利用及其文化 337

第四节 古代的火山与温泉知识 340

一、对火山的认识与记述 340

二、火山的地理分布 345

三、对温泉的认识与记述 348

第五节 地震知识 352

一、地震记录 352

二、地震的地理分布 356

三、地震的测报和抗震经验 358

第六节 其他地质知识 367

一、对地壳运动的认识 367

二、对大地的认识 370

三、动力地质学知识 375

四、图画中反映的地质学知识 378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地图知识 387

第一节 古代地图史略 387

一、地图的萌芽与传统地图学的奠基 387

二、传统地图学的建立与发展 390

三、中西地图学的交汇与中国传统地图学的衰亡 392

第二节 古代的地图种类 394

一、按地图内容分类 394

二、按地图载体分类 402

三、按地图表现形式分类 406

第三节 古代地图测绘技术和仪器 408

一、测量技术 408

二、绘图技术和测绘仪器 413

第一节 地理知识的交流 418

第七章 中国古代地学知识的中外交流 418

第二节 地质知识的交流 423

一、中日之间的地质知识交流 423

二、中国与欧、美之间的地质知识交流 424

第三节 地图知识的交流 427

一、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地图知识交流 427

二、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地图知识交流 431

第四节 气象知识的交流 436

第一节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 440

第八章 近代地学在中国的奠基 440

第二节 近代地质学的奠基 446

第三节 近代气象学的奠基 452

第四节 近代地图学的奠基 455

第九章 中国地学家传略 457

第一节 古代地学家传略 457

第二节 近现代地学家传略 467

结语 474

参考文献 47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