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实验诊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实验诊断学
  • 张洪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09207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33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实验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实验诊断学概述 1

一、中医实验诊断学的概念、范畴 1

二、中医实验诊断学的目的和意义 1

第二章 中医实验诊断研究概况 3

一、舌诊实验研究 3

二、脉诊实验研究 6

三、排出物诊法的实验研究 9

四、其他诊法的实验研究 12

五、关于“证”实质的实验研究 13

第三章 中医实验诊断学的研究方法 17

(一)舌诊原理 19

一、舌诊研究概述 19

第四章 舌诊实验 19

(二)舌诊主要研究方法 20

二、实验指导 22

实验 舌苔脱落细胞涂片观察 24

三、舌诊现代研究进展 27

(一)舌诊客观化研究 27

(二)舌诊现代临床研究 30

第五章 脉诊实验 34

一、脉图描记研究概述 34

(一)脉图的概念 34

(二)脉图的检测方法 35

(三)脉图的基本知识 37

实验 脉图描记与分析 43

二、实验指导 43

三、脉图的研究进展 44

(一)脉象仪的研制 44

(二)脉象因素的分类 45

(三)脉象形成机理的探讨 45

(四)脉图的客观分析 47

(五)脉诊的临床研究 49

第六章 经穴探测和分析 52

一、经穴探测概述 52

(一)经穴望诊法 52

(二)经穴按诊法 53

(三)经穴电测定法 54

实验一 腧穴低电阻特性的探测 55

(四)知热感度测定 55

二、实验指导 55

实验二 健康成人两侧井穴、原穴皮肤电阻对称性观察 57

实验三 穴位压痛诊断法 60

三、常用经穴定位 61

(一)常用经穴 61

(二)常用诊断穴位 62

(三)各系统常见病的病理反应穴位 63

四、穴位诊断速查表 64

五、经穴探测研究进展 65

(一)经络穴位的四诊研究概况 65

(二)经络穴位诊断的现代客观研究概况 66

一、微循环研究概述 69

(一)微血管形态 69

第七章 微循环在中医诊断中的实验研究 69

(二)微血流动态 70

(三)微血管周围变化 70

二、实验指导 71

实验一 人体甲皱微循环观察 71

实验二 人体舌尖微循环观察 74

三、微循环研究进展 76

(一)微循环与舌诊 76

(二)微循环与脉诊 77

(三)微循环与辨证 77

第八章 中医计量诊断实验 80

一、计量诊断的意义 80

实验 睡眠状态与症状、体征的对比计量观察 81

二、计量诊断的主要方法 81

三、实验指导 81

四、计量诊断研究进展 85

(一)病证的计量诊断研究 85

(二)脉象的计量诊断研究 86

(三)病证变化的计量研究 87

第九章 耳穴诊断实验 89

一、耳穴诊断研究概述 89

(一)耳穴诊断原理 89

(二)耳穴诊断的主要方法 90

二、实验指导 92

实验一 耳穴的望触诊检查 92

实验二 耳穴电测法实验 94

实验三 耳穴染色诊断法实验 96

三、诊断常用耳穴 97

四、耳穴诊断及鉴别诊断 104

五、耳穴诊断研究进展 110

(一)有关耳穴诊断的理论研究 110

(二)有关耳穴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 112

第十章 证候的现代实验 117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117

(一)动物证候模型的理论基础 117

(二)动物证候模型的评价依据 117

(三)动物证候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118

三、实验指导 119

实验一 虚寒与虚热证动物模型的观察 119

实验二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观察 120

实验三 虚证病机学探讨--家兔甲状腺切除后临床证候的观察 121

三、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22

(一)“寒证”、“热证” 模型 122

(二)湿热证模型 123

(三)虚证模型 123

(四)肝郁证模型 126

(五)血瘀证模型 126

(六)里实证模型 127

(七)厥脱证模型 127

(八)“阴证”、“阳证”模型 127

(九)卫表证模型 128

附录1 实验室规则 131

附录2 显微镜的使用及保养方法 13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