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述民事诉讼法讲义 3 2015年笔记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口述民事诉讼法讲义  3  2015年笔记版
  • 邱联恭讲述;许士宦整理 著
  • 出版社:
  • ISBN:978888025302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口述民事诉讼法讲义 3 2015年笔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陆、诉讼之审理 1

一、审理原则(各种主义) 1

(一)处分权主义 1

(二)辩论(当事人提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 32

(三)公开主义与不公开主义 56

(四)言词主义与书状主义 62

(五)直接主义与间接主义 67

(六)适时提出主义 71

(七)证据(事证)结合主义 80

(八)两造听审主义、武器平等原则 81

(九)职权进行主义与当事人进行主义 84

(十)集中审理主义与分割审理主义 86

(十一)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 92

(十二)实体真实发现主义与形式真实发现主义及其批判——信赖真实主义之提倡 94

二、当事人与法院之任务分担 108

(一)立法趋向 108

(二)诉讼指挥权 109

三、辩论准备制度 113

(一)辩论期日准备制度之功能、目的 113

(二)旧法上准备程序之功能界限 115

(三)争点整理程序之多重并设 116

(四)事实主张之程序规律 121

1.陈述义务、事实主张具体化义务及理由说明义务 121

2.不知或不记忆之陈述受规制之法理 126

3.真实义务及完全陈述义务 127

(五)事证蒐集手段之配套必要性 129

四、证据 130

(一)民事证据法之定位 130

1.证据法之意义 130

2.证据法之指标、理念 133

3.一般概念 135

(二)证明之对象(待证事项) 139

1.待证事实 139

2.法规 139

3.经验法则 140

(三)无需证明之事项 143

1.显著之事实 143

2.经自认之事实 145

3.协议排除证据提出之事实 153

4.拟制自认 153

5.权利自认 155

(四)自由心证主义之运用 164

1.内容 164

2.疫学上证明 170

3.法律上推定 171

4.心证度与证明度 173

5.暂时的推定(Prima-facie-Beweis)或表现证明(Anscheinsbeweis) 175

6.间接反证 178

7.证据契约 180

8.损害赔偿额之酌定 182

(五)举证(证明、立证)责任 187

1.意义、基本概念 187

2.主观的举证责任、抽象的证据提出责任与主张责任 190

3.具体的证据提出责任 190

4.举证责任之分配 192

5.我国明定举证责任规范之特异性及行为责任说之提倡 198

6.对造之证据提出责任及事案解明协力义务 209

(六)事证蒐集手段之新法上扩充 213

1.当事人提出文书义务之范围扩大 213

2.第三人提出文书义务之范围扩大 214

3.作证方式之充实 214

4.证明妨碍(Beweisvereitelung)法理之原则化 217

5.证据保全程序之扩充 219

6.当事人本人讯问制度之新采 222

(七)证据调查程序 223

1.证据声明及应证事实之表明 223

2.新种类证据之调查程序 227

五、秘密保护程序 230

(一)秘密保护之指标 230

(二)秘密保护之对象 231

(三)秘密保护程序适用之场合 232

(四)秘密保护与利益衡量 233

(五)秘密保护与诉讼标的之特定 234

(六)有关秘密保护程序之诉讼指挥权行使 235

(七)秘密保护之救济程序 238

柒、判决之效力 239

一、判决之羁束力(自缚力) 239

二、确定判决之附随的效果 241

三、确定判决之本来的效力 242

(一)形式上确定力 242

(二)既判力 243

1.意义 243

2.作用 244

3.既判力本质论、根据论 255

4.范围 265

(1)时的范围—基准时 265

(2)物(客观)的范围 274

(3)人(主观)的范围 294

(三)执行力 303

(四)形成力、对世效及其相对效力化 306

(五)反射效理论之问题 310

(六)确定判决之不当取得(骗取) 312

捌、第三人撤销诉讼程序 313

一、制度机能 313

二、相关事例 317

三、审理程序上相关事项 321

四、家事事件法上扩充 33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