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入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基础入门
  • 吕文增,袁欣,陈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121981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中医医学基础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 1

一、祖国医药学发展史要 1

二、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 5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8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8

第一节 阴阳学说 8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9

二、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 10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2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2

二、五行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 14

第二章 脏腑 16

第一节 脏与腑 16

一、五脏 17

二、六腑 27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34

一、精 34

二、气 35

三、血 36

四、津液 37

第三章 经络 40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作用 40

一、经络的概念 40

二、经络的组成 40

三、经络的作用 41

第二节 十二经的名称分类、循行、交接规律及流注次序 43

一、名称分类 43

二、循行交接规律及流注次序 43

第四章 病因 47

第一节 七情致病 47

第二节 六淫致病 48

一、风 49

二、寒 50

三、暑 51

四、湿 52

五、燥 54

六、火 55

第三节 疫疬 56

第四节 饮食、劳倦 56

一、饮食 56

二、劳倦 57

第五节 痰饮、瘀血 58

一、痰饮 58

二、瘀血 59

第六节 外伤和虫兽伤害 60

第七节 寄生虫 60

第五章 诊法 62

第一节 望诊 62

一、望全身情况 62

二、望局部情况 65

三、望舌 67

四、望小儿指纹 71

第二节 闻诊 72

一、闻声音 72

二、嗅气味 73

第三节 问诊 73

一、问一般情况 74

二、问现病史 74

三、问既往病史及个人史和家族史 79

第四节 切诊 80

一、脉诊 80

二、按诊 86

第六章 辨证 89

第一节 八纲辨证 89

一、表里 89

二、寒热 91

三、虚实 93

四、阴阳 94

第二节 脏腑辨证 95

一、五脏病证的辨证 95

二、六腑病证的辨证 104

三、脏腑兼证的辨证 107

第三节 六经辩证 110

一、太阳病证 110

二、阳明病证 111

三、少阳病证 112

四、太阴病证 113

五、少阴病证 113

六、厥阴病证 115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116

一、卫分证 117

二、气分证 117

三、营分证 119

四、血分证 120

第七章 治则 123

一、扶正祛邪 123

二、治病求本 123

三、标本缓急 125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26

五、预防为主 126

第八章 中药 128

第一节 基本知识 128

一、中药的性能 128

二、中药的应用 129

三、中药的用量 131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32

一、解表药 132

二、祛风药 139

三、祛湿药 143

四、清热药 149

五、消导药 159

六、催吐药 161

七、泻下药 162

八、祛痰止咳药 164

九、温里药 170

十、理气药 172

十一、理血药 177

十二、补益药 187

十三、固涩药 199

十四、熄风药 203

十五、安神药 206

十六、开窍药 209

第九章 方剂 211

第一节 方剂概说 211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211

二、方剂的剂型 212

三、治法与方剂 215

第二节 常用方剂 216

一、解表剂 216

二、祛风剂 219

三、祛湿剂 221

四、清热汤 227

五、和解剂 233

六、消导剂 236

七、催吐剂 238

八、泻下剂 239

九、化痰止咳剂 243

十、温里剂 246

十一、理气剂 249

十二、理血剂 252

十三、补虚剂 256

十四、固涩剂 266

十五、熄风剂 270

十六、安神剂 273

第二部分 常见病辨证与治疗第一章 内科病 275

一、发热 275

二、头痛 282

三、眩晕 287

四、咳嗽 289

五、哮喘 292

六、呕吐 296

七、胁痛 299

八、胃痛 301

九、腹痛 303

十、腰痛 306

十一、心悸 309

十二、失眠 312

十三、耳鸣、耳聋 314

十四、血证 317

十五、水肿 324

十六、黄疸 328

十七、泄泻 331

十八、便秘 335

十九、遗精 337

二十、淋证 339

二十一、消渴 345

二十二、痹证 347

第二章 妇科病 350

一、月经不调 351

二、闭经 359

三、痛经 363

四、崩漏 365

五、带下 368

六、妊娠呕吐 371

七、缺乳 373

第三章 外科病 375

第一节 病因 375

第二节 辨证 375

第三节 治法 376

一、疖 377

二、痈 378

三、丹毒 380

四、疔疮 381

五、疔毒走黄 382

六、乳痈 384

七、瘰疬 385

八、流痰 386

九、脱骨疽 388

十、肛瘘 390

十一、风疹块 391

十二、松皮癣 392

第四章 肿瘤 394

第一节 概述 394

第二节 病因病机 395

第三节 辨证治疗 396

一、食管癌 397

二、胃癌 399

三、原发性肝癌 401

四、子宫颈癌 404

第三部分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一、感冒 407

二、慢性腹泻 407

三、中风后遗症 408

四、面瘫 408

五、头痛 409

六、眩晕 410

七、坐骨神经痛 410

八、关节炎 411

九、落枕 412

十、肩关节周围炎 412

十一、急性腰扭伤 413

十二、遗尿 413

十三、小儿麻痹后遗症 414

十四、小儿疳积 41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