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7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报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2007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报告
  • 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全国数学考试评价研究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5839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数学课-初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7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2007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报告 1

一、评价的原则与标准 1

(一)评价原则 1

(二)评价标准 2

二、分项评价 2

(一)效度评价 2

(二)信度评价 12

(三)区分度评价 21

(四)可推广性评价 32

(五)自洽性评价 45

(六)教育性评价 55

三、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63

(一)命题理念方面的问题 63

(二)命题技术方面的问题 67

四、结论与改进建议 71

(一)基本结论 71

(二)改进建议 72

附件 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指标量表(2007修订版) 74

第二篇 数学内容考法分析 83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83

一、“数与式”的考法分析 83

(一)内容特点分析 83

(二)考法分析 84

二、“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法分析 87

(一)内容特点分析 87

(二)考法分析 87

三、“函数”的考法分析 90

(一)内容特点分析 90

(二)考法分析 91

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 101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考法分析 101

(一)内容特点分析 101

(二)考法分析 101

二、“三角形”的考法分析 103

(一)内容特点分析 103

(二)考法分析 103

三、“四边形”的考法分析 105

(一)内容特点分析 105

(二)考法分析 106

四、“圆”的考法分析 108

(一)内容特点分析 108

(二)考法分析 109

五、“视图与投影”的考法分析 111

(一)内容特点分析 111

(二)考法分析 111

六、“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考法分析 113

(一)内容特点分析 113

(二)考法分析 113

七、“相似形”的考法分析 116

(一)内容特点分析 116

(二)考法分析 116

八、“锐角三角函数”的考法分析 118

(一)内容特点分析 118

(二)考法分析 118

九、“图形与坐标”的考法分析 120

(一)内容特点分析 120

(二)考法分析 120

十、“图形与证明”的考法分析 122

(一)内容特点分析 122

(二)考法分析 122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126

一、“统计”的考法分析 126

(一)内容特点的分析 126

(二)考法分析 126

二、“概率”的考法分析 132

(一)内容特点的分析 132

(二)考法分析 133

第四部分 数学学习能力的考法分析 137

一、通过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概括化程度来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37

(一)通过设置具备“恰当的抽象程度”的试题考查学生掌握已学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137

(二)通过设置具备“恰当的深刻程度”的试题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139

二、通过在已学知识基础上做深入化探究和拓展性探究来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40

(一)做深入化探究 140

(二)做拓展性探究 143

三、设置学习与应用新知识或掌握与运用一般性方法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45

(一)设置“新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 146

(二)突出一个具有“一般性方法”意义的探究过程 147

第三篇 题型运用特色分析 149

第一部分 选择题题型运用特色分析 149

一、运用特色 149

(一)利用观察实物的视角与效果设计选择题 149

(二)利用生活中的信息加工设计选择题 150

(三)利用事物简单内在联系的规律设计选择题 151

(四)利用简单生活现象中的数学印象设计选择题 152

(五)利用辨析性合情推理设计选择题 154

(六)利用数学内部具有探究性的简单问题编制选择题 155

二、题型运用个别值得反思的地方 157

(一)题干的表述欠科学、规范、简明 157

(二)选择支的干扰性不够 158

(三)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缺乏针对性 159

(四)存在过程错误结果却正确的可能性 159

第二部分 填空题题型运用特色分析 160

一、运用特色 160

(一)利用简单程序性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60

(二)利用简单等价关系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61

(三)利用合情推理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62

(四)利用简单程序性应用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63

(五)利用几何图形(体)的度量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64

(六)利用几何图形的特性(性质)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67

(七)利用变化过程的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68

(八)利用不确定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70

(九)利用作图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填空题 172

二、题型运用个别值得反思的地方 173

(一)简单下放高中知识作为试题载体 173

(二)有些题目的表述不利学生理解 173

(三)有些题目计算过于复杂不利于提高自身的效度 174

第三部分 解答题题型运用特色分析 175

一、程序性解答题题型 175

(一)计算题 175

(二)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题 178

(三)任务性作图题 180

(四)程序性解答题的复合题 183

二、非程序性解答题题型 184

(一)应用题 185

(二)开放题 189

(三)信息迁移题 192

(四)证明题 197

(五)说理题 199

(六)题型复合题 200

三、题型运用个别值得反思的地方 206

(一)程序性解答题题型方面 207

(二)非程序性解答题题型方面 207

后记 20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