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新生入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新生入门
  • 吕志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09916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中医学院-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新生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学辉煌的历史、国内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1

一、中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

二、中医学在国外的概况 5

三、中医学是科学——学习中医,无须彷徨 8

第二章 古今名医成才之路 12

第一节 古代名医成才之路——两千年中医传承 两百盏医海明灯 12

一、七注重 13

二、五要求 17

第二节 现代名医成才之路——现代97位名老中医治学纲要 23

一、学医途径 25

二、为医素质 33

三、精通经典 39

四、博览群书 48

五、熟读背诵 58

六、勤奋刻苦 64

七、临证实践 68

八、衷中参西 75

九、学习方法 79

第三章 中医学概要 9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之渊源 91

一、中医学的起源——生活实践 92

二、中医学的创立——古圣先贤 93

三、中医学的典籍——四部经典 93

第二节 中医学历代发展概况 95

一、原始社会时期医药知识的萌芽 95

二、奴隶社会时期医疗实践的初步发展 95

三、封建社会时期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 96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中医西医两个体系 100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100

第三节 中医学医籍分类 100

一、基础理论 101

二、临床各科 103

三、综合性医籍 105

四、医史、养生、法医 107

第四节 中医学基本内容述要 108

一、阴阳学说 108

二、五行学说 110

三、藏象学说(附论:气血、津液、精神) 111

四、经络学说 119

五、病因学说 121

六、病机学说 126

七、四诊方法 127

八、辨证方法 141

九、治病法则 148

十、中药方剂 155

十一、临床各科 159

十二、医德精诚 160

第五节 中医学的特色 161

一、“治未病”的思想 161

二、理论特色——整体观念 163

三、临床特色——辨证论治 165

第四章 如何学好中医学 169

一、脚踏实地,确定奋斗目标 169

二、主动自学,提高自身素质 170

三、熟读背诵,增强记忆能力 172

四、精读经典,打好中医根基 172

五、博览群书,广泛吸收营养 174

六、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175

七、衷中参西,摆正中西医关系 177

八、利用资源,扩展知识领域 178

九、科学规划,度过大学时光 179

第五章 中医如何防病 185

一、人的自然寿命是多少 186

二、预防疾病的五大法宝 187

三、防病治病是人的本能 195

第六章 中医如何治病 198

第一节 从一例急症的诊治过程谈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198

一、一例急症的诊治过程 199

二、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200

第二节 从焦树德教授治疗的一例痼疾谈中医诊治疾病的五大关系 205

一、头痛、心悸(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治过程 205

二、中医诊治疾病的五大关系 209

第七章 中医学类本科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214

第一节 中医学专业主要中医课程简介(附:各学科古籍参考书目) 216

一、《医古文》简介 216

二、《中医基础理论》简介 220

三、《中医诊断学》简介 223

四、《中药学》简介 225

五、《方剂学》简介 228

六、《黄帝内经》简介 232

七、《伤寒杂病论》简介 236

八、《温病学》简介 244

九、《中医内科学》简介 247

十、《中医外科学》简介 249

十一、《中医妇科学》简介 252

十二、《中医儿科学》简介 254

十三、《中医骨伤科学》简介 257

十四、《针灸学》简介 259

十五、《中医各家学说》简介 261

十六、中医学其他课程目录 263

第二节 中医学专业主要西医课程简介 272

一、《正常人体解剖学》简介 272

二、《生物化学》简介 274

三、《生理学》简介 275

四、《病理学》简介 277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简介 279

六、《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简介 281

七、《药理学》简介 282

八、《诊断学基础》简介 284

九、《内科学》简介 285

十、《外科学》简介 288

十一、《妇产科学》简介 291

十二、《儿科学》简介 29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