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大易集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大易集旨
  • 刘大钧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4396985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79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周易》-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 大易集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周易》文本的早期形态:古文本《周易》复原&陈居渊 1

一、费直《周易》古文说质疑 2

二、王弼所传之《易》非古文本 6

三、复原古文本《周易》 8

从自然易到道德易而形上易——试论三代文化与《周易》的成书&郭沂 33

一、伏羲:自然的《周易》 33

二、文王:道德的《周易》 36

三、孔子:形上学的《周易》 38

《周易》的文本结构及其言说方式&周山 43

一、象与辞:《周易》文本结构的核心部件 43

二、卦象与卦名、卦辞的关系 45

三、解读爻辞的基本原则 48

四、譬喻:基本的言说方式 51

《周易》古经需卦卦爻辞新解——兼谈卦象分析的方法&李尚信 54

一 54

二 58

三 63

论《周易》古经咸卦与古代巫医及针疗&兰甲云 胡不群 64

一、关于咸卦卦爻辞解读的已有成果 64

二、咸卦卦爻辞新解 67

三、巫咸与古代巫医及针灸文化背景 68

四、咸卦之爻辞与卦辞及亲迎礼 70

五、结语 71

《周易·象传》及其教化观念&郑万耕 73

《周易》与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施炎平 79

一、中西比较:两种不同的人文传统 79

二、“经典周易”:中华人文基因之奠定 82

三、从《周易》看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特质 86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诠释史研究&赵中国 93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内涵之诠释 94

二、“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内涵之诠释 110

结语 134

马王堆帛书《二三子》疑难字句释读&丁四新 汪奇超 137

一、“?鸟正虫”与“化?虫” 137

二、“时至矣而不出”与“?在廷” 143

三、“民?相?以寿” 148

四、“精白敬宫”与“敬宫任事” 152

论帛书《衷》篇的篇名及其象数思想&刘彬 158

一、《衷》篇篇名 158

二、《衷》篇象数思想 161

损益与易道及《易》书——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释蕴&张克宾 169

一 170

二 172

三 175

四 178

“函三为一”与三数的法则&向世陵 181

一 181

二 184

三 189

《易经》哲学的现代意义&陈福滨 193

一、《易》之“易”有三义 194

二、《易经》的哲学精神 197

三、《易经》哲学的现代意义 200

结语 205

《周易》义理诠释范式简析&金春峰 206

一、训诂式 206

二、王弼式 208

三、京房《易》 216

王弼《易》注对“汉代象数”的舍弃与保留&张沛 221

一、有关“尽废象数”的三个问题 221

二、王弼《易》注中的“汉代象数” 223

三、前人研究再辨析 226

四、“用象”之辨 231

五、重新理解“尽废象数” 234

易学语境下张载《西铭》所构设的理学新语境&王新春 236

一 236

二 240

三 243

四 246

五 248

六 249

司马光的易学历史观探析&章伟文 251

一、“凡宇宙之间皆易”:提出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原则——“易”道 252

二、“圣人作《易》,为数亦为义,义急数亦急”:论易道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255

三、“见微而知彰,原始而知终”:论《易》所具的史学功能 258

四、“阳非阴不成,阴非阳不生,阴阳之道表里相承”:社会历史的理想存在方式 261

林栗《周易经传集解》的易学特色&陈睿宏 267

一、前言 267

二、以传证经的诠释进路 268

三、引述儒典的儒理释《易》典范 273

四、中道思想之开显 275

五、太极生次的用象释义之法 280

六、结论 285

理学正当性视界中的曹端易学&王广 287

一、《易》之地位的提升 287

二、《易》之纲领的构建 292

三、《易》之理境的诠释 295

明代西蜀熊过之易象学&金生杨 302

一、熊过及其易学经历 302

二、发隐抉微,阐释象旨 305

三、综汇众说,融会折衷 309

四、以象为主,辨证经传 313

五、结语 315

以《易》解《范》,汉宋交融——黄道周《洪范明义》思想研究&翟奎凤 邱振华 317

引言 317

一、关于《洪范》文本的订正 318

二、论《洪范》与河图、洛书 320

三、五行及五行灾异 323

四、性理思想:皇极、北极、至善、敬 327

结语 330

钱澄之易学思想散论&蒋国保 332

一 332

二 334

三 344

四 347

对唐君毅诠释朱熹太极理气说的反思&杜保瑞 350

一、前言 350

二、对朱陆《辩太极图说书》的定位 352

三、对周敦颐言太极无极概念的讨论 353

四、对张横渠邵雍二程哲学的定位 358

五、对太极为一创生原理的定位 363

六、对朱子之理气不同于西哲之形式质料之定位 365

七、对朱子太极理气之动静问题之定位 368

八、对朱子理气之是一是二问题之定位 369

九、对朱子理气之先后问题之定位 370

十、对后儒批评朱子太极说之立场 372

十一、对朱熹言心与理及心与气的关系之讨论 375

十二、小结 381

唐君毅易学思想中的“感通”问题&刘乐恒 383

一、卜筮与感通 385

二、观象与修德 388

三、天道与人性 390

四、感通之理述略 393

五、感通之理的启示 395

重离六爻,偏正回互——曹洞宗禅学的易学基础&陈坚 399

一、石头希迁的《参同契》 400

二、洞山良价的《宝镜三昧歌》 403

三、曹山本寂的《五位旨诀》 406

四、大慧宗杲的解释 410

结语 413

关键词索引 41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