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梵我思辨 木村泰贤之印度六派哲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梵我思辨  木村泰贤之印度六派哲学
  • 木村泰贤著;释依观译 著
  • 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57053030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梵我思辨 木村泰贤之印度六派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依观尼中译木村教授名著《印度六派哲学》书序&江灿腾 1

绪言 6

第一篇 总叙 20

第一节 六派、之前的思想史概观 20

第二节 将六派视为一个群体、之经过 24

第三节 六派主要的异同 28

第二篇 前弥曼差派(Purvamimamsa) 38

第一章 总说 38

第二章 弥曼差派之教理 42

第一节 概观 42

第二节 出发点与量论 44

第三节 声常住论 46

第四节 本派、之业观与神观 51

第五节 本派、之论究法,以及与正理派、胜论派的关系 52

第三篇 数论派(Sankhya) 58

第一章 总说 58

第一部门 数论发展史之研究 66

第二章 僧佉耶颂之前数论思想之开展 66

第一节 数论思想、之起源,以及数论与原始佛教、之关系 66

第二节 古奥义书中数论思想之开展 74

第三节 摩诃婆罗多中数论思想之发展 80

第四节 自在黑之前的传统 85

第二部门 数论派教理组织之研究 92

数论派的教典及其注释 92

第三章 数论派的形而上学 95

第一节 哲学研究之动机及其方法论 95

第二节 无神观 98

第三节 数论二元论之特质 101

第四节 自性(prakrti),附三德论 102

第五节 神我(purusa) 107

第六节 两元之交涉 110

第四章 现象论 114

第一节 现象生起之次第 114

第二节 世界观 118

第三节 有情论 120

第五章 数论派之修行解脱观 133

第四篇 瑜伽派(Yoga) 140

第一章 总说 140

第一节 印度思想与瑜伽及其研究资料 140

第二节 瑜伽之定义与本质 143

第二章 瑜伽之起源与发展 146

第一节 瑜伽思想之兴起,以及瑜伽与僧佉耶之关系 146

第二节 奥义书中瑜伽思想之开展 149

第三节 摩诃婆罗多之瑜伽思想 156

第三章 钵颠阇梨之瑜伽经(瑜伽派) 162

第一节 序说 162

第二节 瑜伽经之哲理 165

第三节 修行法 169

第四节 神通(vibhuti)与解脱(kaivalya) 176

第四章 余论 180

第一节 瑜伽经以后之态势 180

第二节 瑜伽之宗教意义 182

第五篇 胜论派(Vaisesika) 188

第一章 总说 188

第二章 胜论之教理(其一、分析性的观察) 197

第一节 句义(padartha)之意义 197

第二节 实句义(drvya-padartha) 199

第三节 德句义(guna-padartha,求那) 209

第四节 业句义(karma-padartha) 213

第五节 同句义(samanya-pad.)、异句义(visesa-pad.)与俱分句义(sadrsya-pad.) 215

第六节 和合句义(samavaya-pad.) 220

第七节 有能(sakti)、无能(asakti)、无说(abhava)等三句义 221

第三章 胜论之教理(其二、总合性的观察) 223

第一节 因果观,附因中无果论 223

第二节 不可见(adrsta)与神(Isvara) 226

第三节 世界之成立(srsti)与破坏(samsaraa) 227

第四节 有情论 228

第五节 实际的方面 231

第六篇 正理派(Naiyayika) 236

第一章 总说 236

第二章 教理之概说 246

第一节 出发点与十六句义之总说 246

第二节 人生观(第二句义) 249

第三节 语言与思想之关系 251

第三章 论理 253

第一节 知识论(第一句义) 253

第二节 论式论(第五、第六、第七句义) 257

第三节 遍通(vyapti) 268

第四节 论议法之种类(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句义) 271

第四章 误谬论 273

第一节 因之误谬(hetvbhasa,第十三句义) 273

第二节 不正之驳论(第十四、第十五句义) 276

第三节 关于议论之败相(第十六句义) 291

第五章 余说,杂观 297

第七篇 吠檀多派(Vedanta) 306

第一章 总说 306

第二章 帕达拉亚那之吠檀多经 312

第一节 概观 312

第二节 出发点与知源论 315

第三节 梵论(第一章之要旨) 317

第四节 宇宙论(第二章之要旨) 322

第五节 有情论(第二章第三节至第三章第二节) 324

第六节 修行解脱论(第三章第三节至第四章全部) 328

第七节 批评,以及本经与数论之思想 331

第三章 曼多佉耶颂 334

第一节 概观 334

第二节 教理 336

第四章 商羯罗阿阇梨之吠檀多观 342

第一节 概观 342

第二节 区分上智与下智之所以(无明论) 346

第三节 梵论 349

第四节 世界观与有情论 351

第五节 修行解脱论 353

第六节 批评 354

第五章 罗摩笯阇之吠檀多观 357

第一节 概观 357

第二节 对商羯罗派的态度 361

第三节 罗摩笯阇之教理 363

第六章 萨达难陀之吠檀多精要 369

附录 数论之三德论 382

一、数论派之三德及其意义 382

二、三德思想之起源与开展 385

三、三德的科学的意义 39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