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布局与配套政策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布局与配套政策研究
  • 唐常春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6158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长江流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布局与配套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理论回顾与综述 3

1.2.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3

1.2.2 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4

1.2.3 流域规划研究 6

1.2.4 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研究 7

1.2.5 政府绩效考核研究与实践 9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方法 12

1.3.1 长江流域概况特征与问题 12

1.3.2 长江流域发展条件分析 13

1.3.3 研究范围界定 15

1.3.4 研究内容框架 16

1.3.5 研究方法 17

1.3.6 数据来源与处理 18

第2章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20

2.1 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

2.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0

2.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3

2.2 单因子分析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 25

2.2.1 单因子分级阈值划分 25

2.2.2 主要指标释义与分级 27

2.2.3 指标集成与综合评价模型 37

2.3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异格局 38

2.3.1 开发约束分异格局 38

2.3.2 开发强度分异格局 40

2.3.3 开发潜力分异格局 41

2.3.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异格局 44

2.3.5 综合评价结果与政策启示 46

第3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方法 47

3.1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内涵与意义 47

3.1.1 流域的内涵与特征 47

3.1.2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内涵和特征 47

3.1.3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必要性和意义 48

3.2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逻辑思路与框架 48

3.3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原则 49

3.3.1 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优先 49

3.3.2 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9

3.3.3 格局优化与适度均衡相结合 51

3.3.4 自成体系与外部协调相结合 51

3.3.5 统一区划与上中下游统筹相结合 51

3.4 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与界定 51

3.5 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技术路线 52

第4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与空间布局 54

4.1 区划方案与总体布局 54

4.2 提升发展区布局 60

4.3 转型发展区布局 61

4.4 优先开发区布局 64

4.5 重点培育区布局 66

4.6 一般发展区布局 68

4.7 农业发展区布局 69

4.8 生态保护区布局 73

4.9 严格保护区布局 76

第5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组织与管治政策 91

5.1 主体功能区空间组织 91

5.2 主体功能区发展目标 92

5.3 主体功能区政策导向 93

5.4 主体功能区管治政策 94

5.4.1 提升发展区管治政策 96

5.4.2 转型发展区管治政策 97

5.4.3 优先开发区管治政策 97

5.4.4 重点培育区管治政策 97

5.4.5 一般发展区管治政策 98

5.4.6 农业发展区管治政策 98

5.4.7 生态保护区管治政策 98

5.4.8 严格保护区管治政策 99

第6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与模式 100

6.1 区域补偿现行机制政策分析 100

6.1.1 现行机制政策概况 100

6.1.2 现行机制政策评析 105

6.2 主体功能区补偿理论基础 106

6.2.1 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106

6.2.2 区域协调与主体功能区理论 107

6.2.3 地域分工与价值补偿理论 107

6.2.4 区域外部性理论 108

6.3 主体功能区补偿内涵及构成 109

6.3.1 内涵界定 109

6.3.2 系统构成 110

6.4 主体功能区综合补偿机制框架 110

6.4.1 补偿主体与客体界定 110

6.4.2 补偿标准与量化模型 111

6.4.3 补偿模式与方式 123

6.4.4 实施保障措施 136

6.5 主体功能区分类补偿机制与政策 138

6.5.1 生态保护类区域补偿机制与政策 138

6.5.2 农业发展区补偿机制与政策 142

6.5.3 转型发展区补偿(支持)机制与政策 144

第7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146

7.1 政府绩效考核概念与构成 146

7.2 长江流域政府绩效考核现行机制与主要问题 146

7.2.1 现行机制与典型案例分析 146

7.2.2 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52

7.2.3 推进主体功能区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154

7.3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154

7.3.1 内涵与特征 154

7.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55

7.3.3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55

7.3.4 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及分析 156

7.4 考核机制与实施措施 162

第8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专题研究 164

8.1 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164

8.1.1 理论分析 164

8.1.2 生态绿心与研究方法 164

8.1.3 研究区地域功能识别 166

8.1.4 土地利用与地域功能协调分析 168

8.1.5 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模型构建 172

8.2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重点产业环节选择与布局 173

8.2.1 理论分析 173

8.2.2 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理论体系建构 174

8.2.3 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的理论模型 176

8.2.4 湖南光伏产业环节选择实证分析 179

8.2.5 基于区域主体功能的湖南光伏产业布局 181

8.3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路交通发展研究 182

8.3.1 公路交通与区域发展关系辨析 182

8.3.2 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构建 183

8.3.3 长株潭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184

8.3.4 基于主体功能的长株潭公路交通发展模式与对策 186

研究结论 190

附录 194

附录一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政策研究调查问卷 194

附录二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 198

附录三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 199

附录四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 200

附录五 彩图 201

图目录 209

表目录 211

参考文献 21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