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 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  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
  • 赵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20020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 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先行研究  6

一、我国学者开展的公民教育研究  6

二、外国学者有关公民教育的研究  8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21

一、研究方法  21

二、基本思路  23

第一章 概念澄清:公民、公民教育、德育  25

第一节 公民和公民资格  25

一、公民资格概念的几个分析框架  27

二、关于公民和公民资格内涵的几点认识  32

三、公民与臣民、国民、人民、群众  33

第二节 公民教育  36

一、公民教育概念的分析框架  36

二、关于公民教育的性质与内涵的几点认识   41

第三节 德育概念  43

一、德育的外延  43

二、德育的内涵  45

第二章 背景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  47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  47

一、由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  49

二、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  50

三、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  51

四、由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型  52

五、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  54

第二节 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看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可能性考证  55

一、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  55

二、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58

三、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文化和心理氛围  61

第三节 从公民教育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公民教育的必要性考察  62

一、从公民教育看民主政治  62

二、从公民教育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64

三、从公民教育看公民社会  66

四、从公民教育看公民文化  69

第三章 历史考察: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  7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学校德育  73

一、传统德育的特点  73

二、德育现代化的进程开启与方向选择  7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德育的发展历程  83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学校德育  83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校德育  89

第三节 公民教育在中国的历史境遇  95

一、公民教育的初创与变质  96

二、公民教育的消失与复兴  98

第四节 社会转型期中国德育向公民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101

一、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型 102

二、道德教育首先应该是公民教育 106

第四章 借鉴参照:国外公民教育思潮与实践 112

第一节 公民教育中的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 112

一、公民资格、公民教育与民主 112

二、公民资格、公民教育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 115

三、公民教育中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 117

第二节 国外公民教育思潮透视 119

一、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潮 119

二、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潮 124

三、全球公民与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思潮 129

第三节 国外公民教育实践考察 135

一、国外公民教育的历史考察 136

二、国外公民教育目标的比较 144

三、国外公民教育内容的比较 151

第五章 体系建构:中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58

第一节 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158

一、形式结构的多维性原则 159

二、价值内涵的动态平衡原则 160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目标体系 164

一、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164

二、目标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170

第三节 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 172

一、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领域 172

二、公民教育内容领域之间的关系 180

第四节 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原则 182

一、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182

二、公民教育实施的方法原则 184

主要参考文献 186

博士论文评语 194

后记 19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