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乐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乐理
  • 杜亚雄,秦德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92284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基本乐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乐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 1

前言 3

一、关于“中国音乐” 3

二、关于“乐理” 5

三、中国乐理的历史与传承 8

四、关于本书的编写 11

第一章 乐学体系 14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中的音乐 15

一、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 15

二、儒学为主的文化传统与音乐 18

三、音乐与其他文化门类的亲缘关系 23

第二节 哲学基础 28

一、“天人合一” 30

二、“和” 33

三、“气” 34

四、“易” 36

五、多元统一的哲学体系 39

第三节 美学特征 40

一、中和之美 43

二、气韵之美 46

三、意境之美 50

第四节 操作系统特点 53

一、乐谱的性质、作用与局限 54

二、乐谱与音乐表演的再创造 57

三、音乐表演的变易之道 60

四、音乐的欣赏 64

五、音乐的管理、传播和传承 66

第二章 材料体系 72

第一节 音乐的基本材料——声音 73

一、汉语中的“声”与“音” 73

二、声音的产生 76

三、声音的要素 78

四、声音的分类 82

第二节 音乐听觉 83

一、听觉的主观性 83

二、听觉的个体差异 88

三、听觉的文化差异 89

第三节 音高与中国音乐特点 92

一、中国语言与音乐 93

二、中国音乐中的“腔音” 95

三、“腔音”说 97

四、“腔音”是乐音的基本形态 101

第四节 音长与中国音乐特点 104

一、古汉语“节奏”的词义 104

二、中国音乐的“拍”、“节”概念 105

三、“弹性拍值” 109

第五节 音量与中国音乐特点 114

一、语言重音与音乐重音 114

二、中国音乐的音量特点 119

第六节 音色与中国音乐特点 125

一、音色的评述及分类 125

二、中国音乐的音色特点 129

第三章 律学体系 139

第一节 律吕 140

第二节 律制 144

一、五度相生律 144

二、十二平均律 147

三、纯律 152

四、二十四不平均律 155

五、多种律制的并用 156

第四章 宫调体系 160

第一节 音阶 160

一、阶名、唱名 161

二、五声音阶 168

三、七声音阶 171

第二节 均、宫、调 174

一、均、均主;宫、音主 174

二、调、调头、宫系、调系 177

三、五声调式 178

四、七声调式 182

五、调式音的省略或添加 184

六、调式音的游移与模糊 188

七、调式色彩 189

第三节 律声系统宫调关系 192

一、律声系统 192

二、“为调”与“之调” 193

三、“字母调名”与“音声调名” 198

第四节 旋宫犯调 200

一、概述 200

二、旋宫 201

三、犯调 206

四、旋宫与犯调 208

五、“调头”与旋宫犯调 210

六、“同均三宫”、“综合调式”与“旋宫犯调” 211

七、音阶音的变换 215

第五节 旋宫犯调手法举隅 219

一、借字 219

二、反调 225

三、五调朝元 227

第五章 结构体系 234

第一节 曲调 234

一、语言与曲调风格 235

二、曲调进行方式 236

三、曲调特征 238

第二节 曲调发展手法 241

一、重复 241

二、换头 242

三、换尾 243

四、分裂 244

五、加花 244

六、加垛 246

七、加穗 247

八、承递 248

九、贯穿 249

十、递升、递降 250

十一、自由展衍 250

第三节 曲牌 251

一、单曲 252

二、集曲 256

第四节 板式结构 257

一、板眼 258

二、板式 263

三、板式中“拍”的强弱 273

四、板式变换 275

第五节 曲体结构 277

一、单牌体 278

二、多牌体 278

三、板腔体 280

四、变奏体 281

五、循环体 281

六、套曲体 282

七、分段体 285

八、综合体 286

第六节 锣鼓乐结构 286

一、点子、牌子 287

二、曲牌 289

第七节 多声部结构 291

一、织体 291

二、和声 299

第六章 符号体系 308

第一节 琴谱 308

第二节 燕乐半字谱 313

第三节 律吕字谱 318

第四节 曲线谱 322

第五节 锣鼓经 325

第六节 工尺谱 328

一、唱名法 329

二、调名 330

三、速度、表情等记写法 332

四、读唱法 333

五、近代的改进 334

六、价值与意义 336

第七节 简谱 337

第八节 中国乐谱发展的“主轴”——文字谱 340

后记 342

主要参考书目 344

中文书目 344

外文书目 34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