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研究
  • 张春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098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章太炎(1869~1936)-伦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章太炎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1

一 章太炎哲学的内在统一性 2

二 章太炎哲学的主体性 8

三 章太炎哲学的道德倾向性 15

第一章 “虚无之道”——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本体论 24

第一节 “虚无”即本体 26

一 从“三自性”论“虚无” 26

二 “虚无”即“非有”:“群动冥生,非有为之元本者” 36

三 “虚无”不等于“空无”:“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40

第二节 “虚无”即方法 44

一 从“流转真如”论“虚无”即方法 44

二 从“心斋”论“虚无”即方法 49

三 从“丧我”论“虚无”即方法 53

四 “虚无”本体论:一种方法论式的现代否定本体论 56

第三节 “虚无”与道德 61

一 虚无与自由 61

二 自由与平等 69

三 自由与责任 74

四 自由与善恶 79

小结 81

第二章 “依自不依他”——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原则论 83

第一节 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不依他力” 85

一 废除“前识” 87

二 排摈“天” 88

三 否定“鬼神” 93

四 反对“偶像崇拜” 97

第二节 突显个体的道德主体性 103

一 “成心”与“真心” 104

二 “幻我”与“真我” 110

第三节 实现群体的道德主体性 118

一 以国粹激发民众爱国情感 120

二 以宗教发起民众道德信心 134

小结 155

第三章 “大独”——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论 157

第一节 人格与人性 157

一 主体性道德人格 158

二 人性论 160

三 人性善恶与人格独立 188

第二节 主体性道德人格论:“大独必群,群必以独成” 195

一 “小独”与“大独” 195

二 “大群”、“小群”与“大独” 198

三 古今人之“大独” 200

四 章太炎与“大独” 203

第三节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 208

一 先世遗教:“未尝拜谒他人门墙” 209

二 师道传承:“行义卓绝” 214

三 独行之路:“强力忍垢以图之” 218

小结 233

第四章 “菩萨行”——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修养论 235

第一节 “菩萨行”之基本内涵 237

一 道德修养行为层面的“菩萨行” 238

二 道德修养过程层面的“菩萨行” 239

三 道德修养方法层面的“菩萨行” 240

第二节 “菩萨行”之主要特征 241

一 入世修证重于出世修证 242

二 利他重于自利 244

三 中土圣贤即大乘菩萨 247

第三节 “菩萨行”之现实意义 249

一 “菩萨行”与佛教内部的道德改造 249

二 “菩萨行”与革命道德 251

三 “菩萨行”与生命主体的超越性意识 260

第四节 “菩萨行”精神之践行:“志在流血,性分析定” 263

小结 270

第五章 “儒行”救国——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实践论 271

第一节 “儒行”之意蕴:尚气节、重力行 272

一 刚性的、依自的儒家道德 272

二 为伸张正义而蹈厉敢死的游侠风范 278

三 一种本原性的道德意志力量 284

第二节 “儒行”之提倡:“求国势之强,民气之尊” 288

一 “起痿痹,振罢软” 288

二 “(中国)发愤而为雄,而后以邻国犄角为可恃” 293

第三节 “儒行”之实践:“力行以成人” 297

一 “必不委曲迁就,自丧名检” 297

二 “惇悔学人,保国学于一线” 300

三 “一息尚存,必随全国民众为执事后盾” 303

小结 306

结语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的历史地位 308

一 前辈学人对章太炎哲学思想的影响 309

二 西方哲学对章太炎哲学思想的影响 319

三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哲学的现代价值及其缺失 330

主要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6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