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感病误治分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外感病误治分析
  • 张国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156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外感病-误诊-分析-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外感病误治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外感病的基本概念 1

(一)外感病的基本特征 1

(二)外感病的辨证 5

(三)外感病的命名和分类 11

二、外感病误诊误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

(一)中医误诊误治的概念 12

(二)外感病误诊误治理论的形成 12

(三)外感病误诊误治理论的发展 13

(四)外感病误诊误治理论的现状 14

三、外感病误诊误治理论的研究内容 14

(一)误诊的基本理论 14

(二)误诊的原因分析 15

(三)临证思维对误诊误治的影响 15

(四)误诊误治医案析因 15

(五)误诊误治医案规律性研究 15

(六)误诊误治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七)误诊误治的避减 18

四、外感病误诊误治研究的方法与任务 18

(一)研究任务 18

(二)研究方法 18

五、外感病误诊误治医案研究的意义 19

(一)促进外感病学的发展 19

(二)提高外感病诊治的水平 20

(三)利于临床医生正反经验的积累 20

第一章 外感病误诊误治析因 21

第一节 医者原因 21

一、防范误诊的意识不强 22

(一)误诊的基本理论生疏 22

(二)预防误诊的警觉性不够 23

二、基本理论掌握不精 24

(一)《伤寒论》掌握不精 24

(二)《温病学》不够熟悉 26

(三)预后顺逆不明 28

(四)缺乏《伤寒论》与《温病学》的融会贯通 29

三、未能准确把握诊疗各环节 30

(一)诊察技术水平不高 30

(二)思维能力不强 32

(三)忽视处方用药规范 38

四、忽略治中调护 42

五、临床经验不足 43

(一)古今医案研读不精 43

(二)期刊杂志阅览过少 44

(三)随师临证不足 44

(四)自身经验欠缺 44

六、综合素质不高 44

(一)职业素质 44

(二)医德医风 45

(三)心理素质 47

七、未行诊察,草率处方 47

第二节 患者原因 47

一、擅自用药 48

二、讳疾忌医 48

三、盲目就医 48

四、秘患试医 49

五、信巫不信医 49

六、喜补厌攻 50

七、表述不清 50

八、不良习惯 51

九、不遵医嘱 51

第三节 其他原因 52

一、“健康”观念的误区 52

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 53

三、地理环境的影响 53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 54

五、社会因素的影响 54

第二章 外感病误案分析 55

第一节 温病误治医案析 55

一、风温误案析 55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55

(二)误案分析 56

二、春温误案析 71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71

(二)误案分析 72

三、暑温误案析 91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91

(二)误案分析 92

四、暑湿误案析 98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98

(二)误案分析 99

五、湿温误案析 103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103

(二)误案分析 104

六、伏暑误案析 118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118

(二)误案分析 118

七、秋燥误案析 124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124

(二)误案分析 125

八、大头瘟误案析 128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128

(二)误案分析 129

九、烂喉痧误案析 132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132

(二)误案分析 132

十、疟疾误案析 135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135

(二)误案分析 135

十一、霍乱误案析 141

(一)常见误诊误治原因 141

(二)误案分析 141

第二节 伤寒误治医案析 144

一、《伤寒论》误治原因分析 144

(一)太阳表证误下 144

(二)太阳表证汗之不当 145

(三)太阳表证误吐 146

(四)汗吐下数法合用致误 147

(五)阳明热证误下 147

(六)阳明里虚寒证误下 147

(七)阳明里实误汗 148

(八)少阳病误下、误汗 148

(九)二阳、三阳合病与并病误下、误汗 148

(十)三阴病误治 149

二、伤寒误治医案分析 149

(一)辨证失误案分析 149

(二)治疗失误案分析 186

第三章 外感病误诊误治的避减 217

第一节 强化基础知识 217

一、《中医诊断学》基本功 217

(一)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 217

(二)强化四诊见习基本功训练 218

(三)熟悉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有机联系 219

二、《伤寒论》基本功 220

(一)熟读、熟记原文 220

(二)明确《伤寒论》原著的特点 220

(三)熟练掌握《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方法 221

(四)注意学习原文的方法 222

(五)熟记方剂的配伍及其规律 225

(六)习用《伤寒论》要圆机活法 226

三、《温病学》基本功 228

(一)熟练掌握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方法 228

(二)掌握温病的特殊诊法 229

(三)掌握温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230

(四)重视发病特点及传变规律 231

(五)熟悉温病与现代某些传染病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32

四、医案学知识的积累 234

(一)医案学的概念 234

(二)古代医案的特点 234

(三)现代中医医案的特点 236

(四)书写医案基本要求 237

(五)正治医案与误治医案的积累 238

第二节 培养思维能力 238

一、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 239

(一)动态思维方法的一般模式 239

(二)动态思维在辨证中的重要性 240

(三)《伤寒论》、《温病学》的动态辨证方法 241

(四)动态思维的综合运用举要 242

(五)动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6

(六)动态思维方法训练要点 247

二、常变思维能力的培养 249

(一)知常达变是中医辨证的特点 249

(二)审辨症状的常变思维 249

(三)论治病证的常变思维 250

(四)处方用药的常变思维 251

(五)鉴别诊断中的常变思维 252

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53

(一)中医辨证体现的逻辑思维方法 253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55

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257

(一)强化中医整体观的临证意识 258

(二)强调审症求因、审因论治 258

(三)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是综合分析能力的具体体现 259

第三节 掌握基本方法 260

一、规范诊断标准与方法 260

(一)病、证、症诊断的标准 260

(二)规范诊断的方法 262

(三)规范诊断标准和方法对避减误诊的作用 263

二、提高收集四诊资料的能力 264

(一)强化诊断学基础知识 264

(二)外感病诊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264

(三)强化临床实践,提高收集四诊资料的能力 266

三、注重四诊合参 267

(一)四诊不可偏颇及相互取代 267

(二)脉证顺逆判定和脉症从舍原则 268

(三)四诊合参是辨证论治的依据 270

四、强化治病求本 271

(一)外感病中标本辨证的意义 271

(二)《伤寒论》、《温病学》治病求本的实例 272

五、分清标本缓急 275

(一)标本缓急的辨治原则 276

(二)《伤寒论》中标本缓急辨治的范例 277

(三)辨治宿疾新感 281

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283

(一)勤求古训,强化基础 283

(二)博采众长,积累经验 283

七、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284

(一)思考是质疑的前提 284

(二)质疑是提高的前提 284

第四节 提高实践能力 285

一、熟读经典 285

(一)关于中医经典医籍 286

(二)中医名家,起于经典 287

二、博览医案 287

(一)借鉴古今医备,提高临证水平 288

(二)重视误案分析,借鉴反面教训 288

三、随师出诊 289

(一)师承是中医临证经验积累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289

(二)随师侍诊的基本要领 289

(三)名师出高徒 290

四、临证总结 290

(一)亲临其证,反复临床 290

(二)适时总结,积累经验 291

附:古今优秀医案选介 29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