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阳城县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阳城县志
  • 阳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海潮出版社
  • ISBN:7800546861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7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阳城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地理 9

一、建置 9

(一)位置 9

(二)沿革 9

(三)行政区划 10

(四)县城 42

(五)乡镇 42

(六)村名由来 51

二、人口 民族 54

(一)人口总量 54

(二)人口分布 54

(三)人口构成 56

(四)人口流动 58

(五)人口控制 60

(六)民族 61

三、自然概貌 62

(一)地质 62

(二)地貌 64

(三)气候 64

(四)水文 68

(五)土壤 73

(六)植被 75

(二)水 76

四、自然资源 76

(一)土地 76

(三)矿藏 77

(四)生物 79

(五)自然保护区 81

(六)风景 82

五、自然灾害 84

(一)气象灾害 84

(二)生物灾害 89

(三)地震山崩 89

(一)环境变迁 91

六、环境保护 91

(二)环境污染 94

(三)环境治理 94

经济 97

一、经济综述 97

二、生产关系 101

(一)农业生产关系 101

(二)林牧业生产关系 105

(三)工商业生产关系 106

三、工业 113

(一)煤炭 113

(二)炼铁铸造 115

(三)化工 117

(四)建材 121

(五)纺织 122

(六)陶瓷 124

(七)电力 125

(八)电子 127

(九)机械 128

(十)造纸 129

(十一)印刷 130

(十二)食品 130

(十三)缝纫 131

(十四)皮革 132

(十五)橡胶 133

(十六)饲料配制 133

(十七)工艺 133

四、农业 135

(一)劳力 135

(二)耕地 135

(三)农作物 136

(四)作物分布 139

(五)生产管理 140

(六)资金投入 144

(一)水利建设 145

五、水利 145

(二)水利效益 150

(三)水土保持 151

六、林业 153

(一)山林树木 153

(二)植树造林 155

(三)森林经营 156

(四)森林保护 157

(五)林木采运 158

(六)林产品 158

(一)牧坡 160

七、畜牧养殖 160

(二)牧畜 161

(三)养殖 162

(四)兽医 163

八、蚕桑 165

(一)植桑 165

(二)养蚕 166

九、农机具 170

(一)机具种类 170

(二)农机管理 173

十、商业 174

(一)国内贸易 174

(二)国外贸易 181

(三)服务行业 183

十一、交通 186

(一)道路 186

(二)桥梁 188

(三)运输 189

(四)管理 190

十二、邮电 192

(一)邮政 192

(二)电信 194

(一)县城建设 196

十三、城乡建设 196

(二)乡村建设 198

(三)建筑施工 199

十四、金融 202

(一)货币 202

(二)借贷 204

(三)存款 205

(四)储蓄 205

(五)结算 206

(六)保险 206

(七)债券 206

(八)金融单位 207

十五、财政 208

(一)收入 208

(二)支出 210

(三)预算决算 211

(四)预算外资金 211

(五)会计 212

十六、经济监督管理 213

(一)物价管理 213

(二)标准计量管理 215

(三)统计监督 215

(四)审计监督 216

(五)工商行政管理 218

(六)计划管理 221

(七)土地管理 222

科技 223

一、科技活动 223

(一)工业科技 223

(二)农业科技 224

(三)林业科技 226

(四)教育科技 226

(五)卫生科技 227

(七)水文观测 228

(八)地质勘察 228

(六)气象观察 228

(九)地震观察 229

(十)度量变更 229

(十一)优选法推广 229

(十二)土壤普查 230

二、科技成果 233

(一)重点成果 233

(二)一般成果 235

三、科技队伍 237

(一)科技组织 237

(二)科技人员 237

(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238

四、科研机构 238

(一)四级农科体系 238

(三)农机研究所 239

(四)肿瘤研究所 239

五、奇异现象 240

政治 241

一、政权政协 241

(一)政府 241

(二)议会 254

(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54

(四)人民代表大会 255

(五)政协 257

二、司法 259

(一)机构 259

(二)治安 260

(三)消防 261

(四)民事调解 261

(五)案件 262

(六)检察 262

(七)法制教育 263

(八)律师业务 263

(九)公证业务 263

(十)重大活动 264

(十一)典型案例 265

三、党团 267

(一)中国共产党 267

(二)中国国民党 275

(三)群众团体 277

(四)其它社团 279

四、民政 281

(一)赈济 281

(二)优抚 283

(三)复原退伍军人安置 284

(四)婚姻登记 285

(五)信访 285

(一)人事制度 286

五、人事 286

(二)干部管理 287

(三)干部状况 288

(四)干部输送 288

六、劳动 289

(一)职工 289

(二)劳动保险 289

(三)劳动保护 290

(四)知识青年安置 291

(五)工资福利 292

(二)征兵制 293

(四)义务兵役制 293

(三)志愿兵役制 293

军事 293

(一)募兵制 293

一、兵役 293

二、地方武装 294

(一)清代武装 294

(二)抗战前民国武装 294

(三)抗日武装 295

(四)武装机构 295

(二)训练 297

(一)组建 297

三、民兵 297

(三)业绩 298

四、驻军 302

(一)临时驻军 302

(二)长期驻军 303

五、战事 304

(一)汉——清战事 304

(二)民国战事 306

六、支前 312

(一)民工支前 312

(二)妇女支前 313

七、兵灾匪祸 314

(一)日军暴行 314

(二)匪祸 315

文化 317

一、教育 317

(一)学宫 书院 私塾 317

(二)学前教育 318

(三)普通教育 319

(四)职业教育 323

(五)业余教育 325

(六)教师队伍 328

(七)教育管理 330

二、文艺 333

(一)文学创作 333

(二)戏剧 334

(三)曲艺 337

(四)音乐 338

(五)舞蹈 338

(六)游艺 338

(七)民歌 340

(八)绘画 340

(九)剪纸 340

(十二)雕塑 面塑 341

(十一)摄影 341

(十)书法 341

三、文化场所 342

(一)俱乐部 342

(二)文化馆 342

(三)文化站 342

(四)影剧院 343

四、新闻 宣传 344

(一)报刊 344

(二)通讯 345

(三)广播 345

(二)电视 347

五、电影 电视 347

(一)电影 347

六、图书 档案 349

(一)图书 349

(二)档案 350

七、文物 351

(一)历史文物 351

(二)革命文物 358

(三)文物管理 358

八、卫生 360

(一)卫生单位 360

(二)防疫保健 363

(三)中西医术 366

(四)医疗制度 368

九、体育 369

(一)体育设施 369

(二)群众体育 369

(三)学校体育 370

(四)竞赛记录 371

十、现存邑人著作目录 375

社会 377

一、人民生活 377

(一)行业 383

(二)饮食 383

二、风俗习惯 383

(三)服饰 384

(四)居住 389

(五)器用 389

(六)节令 390

(七)婚嫁 392

(八)丧葬 393

(九)礼貌 394

(十)庆贺 394

(十一)庙会 395

(十二)互助 395

(十三)禁忌 396

(十四)陋习 397

三、良风美德 398

(一)婚丧改革 398

(二)尊师重教 398

(三)舍已为公 398

(四)见义勇为 399

(五)助人为乐 399

(六)金不妄取 399

(七)热心公益 399

(十二)闲职不闲 400

(十一)后母不后 400

(十)忠于爱情 400

(八)扶贫共富 400

(九)孝敬公婆 400

(十三)余热生辉 401

四、家庭 婚姻 402

(一)家庭 402

(二)婚姻 402

五、姓氏 404

(一)姓氏种类 404

(二)姓氏分布 405

(三)姓氏源流 410

(四)家谱 415

(二)道教 417

六、宗教 417

(一)佛教 417

(三)天主教 418

(四)基督教 418

(五)伊斯兰教 418

七、会道门 419

(一)白莲教 419

(二)孔圣道 419

(三)枪会 420

(四)青帮 420

(五)天仙妙道 420

(六)一贯道 421

八、方言谣谚 422

(一)方言 422

(二)谚语 428

(三)民谣 432

(四)儿歌 433

(五)歇后语 434

九、民间传说 436

(一)地名传说 436

(二)人物传说 437

(三)其它传说 439

(一)政界 441

一、人物传 441

人物 441

(二)军界 462

(三)农工商界 469

(四)文化界 484

二、人物表 505

(一)历代进士表 505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 510

要记 579

一、章训都十里农民反对增赋 579

二、民国兵差贪污案 579

三、“十二月事变” 580

五、朱德三过阳城 582

四、彭德怀五经阳城 582

六、邓小平二次抵阳 583

七、赵树理在阳城 584

八、大跃进 585

九、农业学大寨 587

十、“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动乱 589

十一、阳城史志工作座谈会 591

文征 625

一、诗歌 625

(一)名胜诗 625

(二)民风诗 627

(三)记史诗 628

二、散文 633

(一)地理经济篇 633

(二)政治军事篇 639

(三)文化社会篇 643

编后 645

一、要续(1986—1990) 645

二、旧志质疑与勘误 651

三、前志源流 655

四、本修始末 657

五、本志全称简称对照表 659

六、图表索引 66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