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学基础
  • 张家锡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4391706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中医医学基础(学科: 医学院校) 中医医学基础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思维方法 9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9

第一节 精气学说 9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2

第三节 五行学说 17

第二章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24

第一节 中医学思维方式的特征 25

第二节 中医学具体的思维方法 26

第二篇 人体形质结构与生理功能 31

第一章 藏象 32

第一节 五脏 33

第二节 六腑 48

第三节 奇恒之府 52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54

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 61

第一节 精 62

第二节 气 64

第三节 血 69

第四节 津液 71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72

第三章 经络 76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 76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77

第三节 十二经脉 79

第四节 奇经八脉 95

第五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01

第三篇 病因 106

第一章 外感病因 107

第一节 六淫 107

第二节 疠气 113

第一节 七情内伤 115

第二章 内伤病因 115

第二节 劳逸失度 117

第三节 饮食失宜 117

第三章 病理产物性病因 118

第一节 水湿痰饮 119

第二节 瘀血 121

第三节 结石 122

第四节 败精、恶血 123

第四章 其他病因 124

第一节 外伤 124

第二节 寄生虫 126

第三节 中毒 126

第四节 医源因素 127

第五节 先天因素 128

第一节 邪正与发病 130

第四篇 病理 130

第一章 发病原理与发病类型 130

第二节 发病类型 133

第二章 病理(病机) 135

第一节 基本病理 135

第二节 内生五邪 149

第三节 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特点 151

第四节 疾病的传变 153

第五篇 中医诊法 160

第一章 望诊 162

第一节 望神 163

第二节 望面色 165

第三节 望形体 170

第四节 望姿态 171

第五节 望头颈官窍 172

第六节 望肢体 179

第七节 望皮肤 180

第八节 望排出物 183

第九节 望指纹 185

第十节 望舌 186

第二章 闻诊 198

第一节 听声音 199

第二节 嗅气味 203

第三章 问诊 204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204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205

第三节 问现在症 207

第四章 切诊 224

第一节 脉诊 224

第二节 按诊 241

第六篇 中医辨证 244

第一章 八纲辨证 245

第一节 表里辨证 245

第二节 寒热辨证 247

第三节 虚实辨证 248

第四节 阴阳辨证 249

第五节 八纲间的关系 251

第二章 脏腑辨证 263

第一节 心病辨证 264

第二节 肺病辨证 267

第三节 脾病辨证 270

第四节 胃肠病辨证 272

第五节 肝胆病辨证 275

第六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279

第七节 脏腑兼病辨证 281

第三章 经络辨证 290

第一节 十二经病证 291

第二节 奇经八脉病证 294

第四章 六经辨证 296

第一节 六经病证 297

第二节 六经病证的传变 299

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 300

第一节 卫气营血病证 300

第二节 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302

第六章 三焦辨证 302

第一节 三焦病证 302

第二节 三焦病证的传变 303

第七篇 中医诊断与病案 304

第一章 诊法与辨证的运用 304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304

第二节 辨证的方法与步骤 307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 312

第二章 病案书写 312

第二节 病案的意义 313

第三节 病案书写的要求和格式 313

第四节 病案书写示例 320

第八篇 中医防治原则 324

第一章 预防原则 324

第一节 未病先防 324

第二节 既病防变 328

第二章 治疗原则 329

第一节 标本缓急 329

第二节 治病求本 331

第三节 扶正与祛邪 335

第四节 调整阴阳 339

第五节 调治脏腑 341

第六节 调理气血 344

第七节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4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