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
  • 李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ISBN:978750086609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 2

1.1.1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2

1.1.2 教学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中的重要性 3

1.2 选题意义 6

1.2.1 理论意义 6

1.2.2 实际意义 8

1.3 研究对象 10

1.3.1 高校教师 10

1.3.2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 12

1.3.3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 16

1.4 研究路径 19

1.5 研究方法 21

1.5.1 基于理论模型的规范研究 21

1.5.2 历史分析、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相结合 21

1.5.3 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21

1.6 本研究可能的贡献 22

1.6.1 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 22

1.6.2 构建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新模式 23

1.6.3 从新的视角验证了学生评教的可靠性 23

1.6.4 首次评估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效果 24

2 国内外教学绩效评价的研究状况分析 25

2.1 评价目的的研究 27

2.2 评价主体的研究 29

2.2.1 关于学生评教的相关研究 30

2.2.2 关于同行评价的相关研究 31

2.2.3 关于领导评价的相关研究 32

2.2.4 关于教师自评的相关研究 33

2.3 评价方法的研究 34

2.3.1 定量评价方法 35

2.3.2 定性评价方法 36

2.4 评价指标的研究 37

2.5 评价结果的研究 41

2.6 既存教学绩效评价研究存在的若干缺陷 43

2.6.1 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需进一步明确 43

2.6.2 教学绩效评价的模式需进一步合理化 44

2.6.3 教学绩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需进一步论证 44

2.6.4 教学绩效评价的效果需进行评估 45

2.7 本章小结 46

3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目的的研究 49

3.1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目的的理论内涵 50

3.1.1 广义的绩效评价目的 50

3.1.2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 51

3.1.3 奖惩性评价目的和发展性评价目的的比较 52

3.1.4 奖惩性评价目的和发展性评价目的的关系 53

3.2 奖惩性评价目的和发展性评价目的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适用性 54

3.2.1 奖惩性评价目的存在的历史性和必要性 54

3.2.2 发展性评价目的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59

3.2.3 奖惩性评价目的和发展性评价目的的结合 63

3.3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目的的确立 65

3.3.1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的划分 66

3.3.2 教师职称和教龄的分布情况 70

3.3.3 教师整体对于教学绩效评价目的的态度 71

3.3.4 不同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教学绩效评价目的的确立 72

3.3.5 研究结论 76

3.4 本章小结 77

4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模式的研究 79

4.1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模式 80

4.1.1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模式的发展历程 80

4.1.2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模式和市场化培训评估模式的比较 81

4.1.3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不适合单一主体评价方式 83

4.2 360度绩效考评法在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适用性 84

4.2.1 360度绩效考评法的内涵 84

4.2.2 360度绩效考评法在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适用性 84

4.3 教学绩效评价的主体选择 86

4.3.1 学生评教 86

4.3.2 同行专家评价 97

4.3.3 同事评价 100

4.3.4 领导评价 101

4.3.5 教师自评 103

4.4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主体的确立 107

4.5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模式构建 110

4.5.1 教学绩效评价内容的设计思路 110

4.5.2 教学绩效评价的指标构成 115

4.5.3 教学绩效评价主体所占的比重 116

4.5.4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模式的构建 117

4.6 本章小结 117

5 基于“学生评教”的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研究 121

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3

5.1.1 学生评教的概念 123

5.1.2 可靠性的概念 123

5.2 研究假设 124

5.2.1 经典真分数理论依据 124

5.2.2 前提假设 124

5.2.3 影响因素设计 125

5.2.4 问卷设计 127

5.3 学生评教可靠性的实证分析 127

5.3.1 调查概况 127

5.3.2 学生对评教相关问题的看法 132

5.3.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回归分析 139

5.3.4 对各影响因素的讨论与综合分析 145

5.3.5 学生评教的可靠性分析 150

5.4 研究结论 159

5.4.1 关于学生评教制度的研究结论 159

5.4.2 关于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的结论 161

5.4.3 关于学生评教结果的可靠性的结论 161

5.5 本章小结 162

6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效果的评估 165

6.1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效果的界定 166

6.2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效果的调查及分析 166

6.2.1 调查概况 168

6.2.2 学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 169

6.2.3 教学绩效评价在奖惩性评价目的中发挥的作用 175

6.2.4 教学绩效评价在发展性评价目的中发挥的作用 177

6.2.5 教师对于教学绩效评价的态度 181

6.3 研究结论 186

6.3.1 反馈机制存在缺陷,评价流于形式 186

6.3.2 只评未改,培训机制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187

6.3.3 奖励力度失衡,教学态度隐忧 187

6.3.4 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影响较小,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188

6.4 本章小结 190

7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191

7.1 研究结论 192

7.1.1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目的应以发展性评价目的为主,奖惩性评价目的为辅 192

7.1.2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模式的构建应以评价目的为依据 193

7.1.3 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主体——学生评教的可靠性较高 194

7.1.4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没能有效发挥作用,评价效果不尽人意 195

7.2 对策建议 197

7.2.1 高度重视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 197

7.2.2 贯彻落实教学绩效评价的新模式 198

7.2.3 努力提高学生评教的可靠性 200

7.2.4 切实发挥教学绩效评价的双重作用 205

7.3 本章小结 209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211

参考文献 214

中文文献 214

外文文献 221

附录 226

附录A 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因素调查问卷 226

附录B 教学绩效评价目的调查问卷 229

附录C 调查学生专业分布情况 232

附录D 访谈提纲 236

附录E 评价效果调查的高校分布情况 2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