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化学性血液损伤 基础与临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物理化学性血液损伤  基础与临床
  • 姜恩海,龚守良,邢志伟,王雯主编;董丽华,王守正,刘丽波,刘强,孙丽光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8247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血液病-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物理化学性血液损伤 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第1章 绪论 3

第一节 诱发机体损伤的理化因素 3

一、物理因素 3

二、化学因素 4

第二节 物理、化学性损伤效应的发展状况 5

一、国外的发展状况 6

二、国内的发展状况 6

三、2014年国内的职业病病例 7

第三节 物理化学性血液损伤的新认识 8

一、血液系统与造血器官 8

二、物理(放射)性血液损伤 8

三、化学性血液损伤 9

第二篇 血液学基础、实验室检查及造血重建 15

第2章 血液学基础 15

第一节 造血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5

一、造血器官与实质细胞 15

二、造血微环境 20

第二节 造血的调控 22

一、细胞因子对造血的调控 22

二、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的调控 23

三、造血的信号通路调节 24

第三节 血细胞更新系统 31

一、中性粒细胞更新系统 32

二、红系细胞更新系统 33

三、血小板更新系统 35

四、淋巴细胞更新系统 36

五、血细胞的个体发生 36

第3章 血液学实验室检查 42

第一节 血细胞检测及化学染色 42

一、红细胞检测 42

二、白细胞检测 44

三、血小板检测 46

四、血细胞的化学染色 47

第二节 骨髓穿刺、活检及其细胞形态学检查 51

一、骨髓穿刺 51

二、骨髓活检 52

三、血细胞发育及形态学特征 53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57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1

一、流式细胞仪及其原理 61

二、主要特点、应用范围和样品制备 62

三、在血液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64

四、造血细胞分化成熟的抗原表达及白血病免疫分型 66

第四节 染色体畸变及生物剂量计 68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 68

二、染色体畸变 78

三、生物剂量计 82

第五节 细胞培养技术 93

一、造血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93

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94

三、造血祖细胞培养 96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 104

一、电泳技术 104

二、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 108

三、基因突变分析技术 111

四、蛋白和核酸印迹技术 112

五、生物芯片技术 117

第4章 造血系统的重建 121

第一节 造血重建机制及造血干细胞来源 121

一、造血重建机制 121

二、造血干细胞来源 122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 124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和选择 124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准备 125

三、骨髓移植的主要并发症 128

四、基因治疗 133

第三篇 物理化学性血液损伤与临床 139

第5章 放射性血液损伤效应 139

第一节 造血组织的辐射损伤效应 139

一、急性辐射的造血组织损伤效应 139

二、慢性辐射的造血组织损伤效应 142

第二节 造血和外周血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 144

一、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 144

二、造血祖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 147

三、骨髓前体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 150

四、外周血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 153

第三节 造血微环境的辐射损伤效应 158

一、造血微血管系统的辐射损伤效应 158

二、造血基质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 158

三、造血细胞因子的辐射效应 161

第四节 免疫系统的辐射损伤效应 163

一、免疫组织的放射敏感性 163

二、免疫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166

三、免疫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 168

第6章 放射性血液损伤并发症 171

第一节 辐射感染并发症 171

一、内源性感染 171

二、外源性感染 174

三、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176

第二节 辐射出血综合征 177

一、出血综合征的一般特征 177

二、辐射出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79

第7章 外照射骨髓型急性、亚急性和内照射放射病临床 189

第一节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临床 189

一、分型与发病机制 189

二、临床表现 190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95

四、治疗原则 199

第二节 亚急性放射病临床 206

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 206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08

三、治疗原则 209

第三节 内照射放射病临床 20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10

二、临床表现 213

三、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214

四、治疗方案 214

第8章 低剂量、过量和慢性照射的血液损伤临床 218

第一节 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218

一、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218

二、低剂量率连续照射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221

三、低剂量辐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27

第二节 过量外照射血液损伤临床 230

一、急性过量照射血液损伤临床 230

二、慢性过量照射血液损伤临床 233

第三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血液损伤临床 235

一、职业性照射和事故性照射 235

二、临床表现 236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237

四、治疗原则 240

第9章 放射性血液损伤的远期效应及其临床 243

第一节 辐射诱发免疫功能低下 243

一、白细胞与血小板数减少 244

二、职业性照射的人体免疫效应 244

三、慢性照射的免疫效应 244

第二节 放射性白血病 248

一、流行病学调查 248

二、放射性白血病特征及临床表现 250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251

四、治疗与预后 253

第10章 化学性血液损伤与临床 258

第一节 化学性血液损伤概述 258

一、引起各种贫血的化学物质 258

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的化学物质 259

三、引起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化学物质 260

四、引起血管性紫癜的化学物质 260

五、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化学物质 260

六、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的化学物质 260

七、引起血液系统恶性病变的化学物质 261

第二节 贫血 261

一、溶血性贫血 261

二、巨幼细胞贫血 267

三、铁粒幼细胞贫血 271

第三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7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73

二、临床表现 274

三、实验室检查 275

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276

五、治疗与预后医疗随访 277

第四节 血红蛋白血症 279

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79

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284

第五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8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87

二、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28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88

四、治疗 289

第六节 血小板、血管及凝血酶原功能异常 289

一、血小板减少症 289

二、血小板功能异常 291

三、血管性紫癜 292

四、低凝血酶原血症 294

第七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9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95

二、临床表现 296

三、诊断 297

四、分型与鉴别诊断 299

五、治疗 300

第八节 白血病 30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02

二、白血病分类与临床表现 303

三、实验室检查 30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03

五、治疗 305

第九节 淋巴瘤 30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06

二、临床表现 307

三、实验室检查 309

四、诊断 309

五、治疗及预后 310

第四篇 物理化学性血液疾病的护理 315

第11章 物理化学性血液疾病的护理常规 315

第一节 一般护理常规 315

一、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315

二、血液病一般护理常规 315

三、物理化学性血液疾病护理常规 316

第二节 常见症状护理 316

一、贫血的护理 316

二、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护理 318

三、发热的护理 320

四、头痛的护理 321

五、心悸的护理 323

六、感染的护理 324

第三节 护理管理制度 326

一、分级护理制度 326

二、护理查对制度 327

三、抢救制度 328

四、安全输血制度 329

五、入院患者护理制度 330

六、出院患者护理制度 330

七、消毒、隔离制度 330

第四节 血液病常见技术护理 331

一、骨髓穿刺术的护理 331

二、骨髓活检术的护理 332

三、腰椎穿刺术的护理 333

四、静脉输血技术与护理 335

五、静脉化疗技术与护理 337

六、保护性隔离技术与护理 340

七、免疫抑制药治疗的护理 341

八、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342

九、全身放射治疗的护理 346

十、干细胞采集技术与护理 347

十一、造血干细胞输注技术与护理 349

十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与护理 352

十三、PICC置管技术与护理 353

十四、置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与护理 357

十五、颈内静脉置管术与护理 359

第12章 常见物理化学性血液疾病的护理 362

第一节 白血病的护理 362

一、疾病概述 362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62

三、护理措施 363

四、健康指导 365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366

一、疾病概述 366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67

三、护理措施 367

四、健康指导 370

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 371

一、疾病概述 371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72

三、护理措施 372

四、健康指导 374

第四节 淋巴瘤护理 375

一、疾病概述 375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75

三、护理措施 375

四、健康指导 378

第五节 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功能异常护理 379

一、疾病概述 379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80

三、护理措施 380

四、健康指导 381

第六节 血管性紫癜护理 381

一、疾病概述 381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81

三、护理措施 382

四、健康指导 382

第七节 低凝血酶原血症护理 383

一、疾病概述 383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83

三、护理措施 383

四、健康指导 384

第八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护理 384

一、疾病概述 384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85

三、护理措施 385

四、健康指导 386

第九节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护理 386

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86

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388

第十节 溶血性贫血护理 389

一、疾病概述 389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89

三、护理措施 389

四、健康指导 390

第十一节 巨幼细胞贫血护理 391

一、疾病概述 391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91

三、护理措施 391

四、健康指导 392

第十二节 铁幼粒细胞贫血护理 392

一、疾病概述 392

二、护理评估和目标 392

三、护理措施 393

四、健康指导 393

第13章 放射性疾病的护理 396

第一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护理 396

一、疾病概述 396

二、护理措施 396

三、远后效应医学随访原则 399

四、预防措施 400

第二节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的护理 400

一、疾病概述 400

二、护理措施 401

三、远后效应医学随访原则 401

四、预防措施 401

第三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护理 401

一、疾病概述 401

二、护理措施 402

三、远后效应医学随访原则 403

四、预防措施 404

第四节 内照射放射病的护理 404

一、疾病概述 404

二、护理措施 404

三、远后效应医学随访原则 405

四、预防措施 40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