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
  • 郝军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19453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中医临床-医案-汇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学基础理论 3

导论 3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6

第一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6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6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7

四、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8

五、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8

六、医案 9

第二节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0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12

三、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13

四、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13

五、医案 15

第二章 藏象学说 16

第一节 五脏 16

一、心(附:心包络) 16

二、肺 17

三、脾 18

四、肝 19

五、肾(附:命门) 21

第二节 六腑 22

一、胆 22

二、胃 22

三、小肠 23

四、大肠 23

五、膀胱 24

六、三焦 24

第三节 奇恒之府 25

一、脑 25

二、女子胞(附:精室) 26

三、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6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7

一、脏与脏的关系 28

二、腑与腑的关系 32

三、脏与腑的关系 32

四、医案 33

第三章 病因病机 35

第一节 病因 35

一、外感致病因素 35

二、内伤致病因素 36

三、其他致病因素 38

第二节 病机 39

一、邪正盛衰 39

二、阴阳失调 39

三、气血失调 40

第四章 四诊 41

第一节 望诊 41

一、全身望诊 41

二、局部望诊 41

三、望舌 42

四、望排出物 43

五、望小儿指纹 43

第二节 闻诊 44

一、听声音 44

二、嗅气味 44

第三节 问诊 45

一、问寒热 45

二、问汗 46

三、问疼痛 47

四、问饮食与口味 47

五、问二便 48

六、问睡眠 48

七、问经带 49

第四节 脉诊 49

一、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50

二、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50

三、诊脉的部位 50

四、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0

五、正常脉象 51

六、病理性脉象 51

七、医案 51

第五章 辨证 53

第一节 病因辨证 53

一、六淫、疫疠证候 54

二、七情证候 54

三、饮食、劳逸证候 54

四、外伤证候 54

五、医案 54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55

一、气病辩证 55

二、血病辨证 55

三、气血同病辩证 55

四、津液病辨证 56

五、医案 56

第三节 脏腑辨证 56

一、肝与胆病辨证 56

二、心与小肠病辨证 56

三、脾与胃病辨证 57

四、肺与大肠病辨证 57

五、肾与膀胱病辩证 57

六、脏腑兼病辨证 57

七、医案 57

第六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60

第一节 未病先防 60

一、概念 60

二、方法 60

三、医案 61

第二节 既病防变 61

一、概念 61

二、方法 62

三、先安未受邪之地 62

四、医案 63

第七章 针灸学 64

第一节 经络学说 64

一、经络的概念 64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64

三、经络的分布 66

四、经络的作用 68

第二节 腧穴 68

一、腧穴的概念 68

二、腧穴的分类 69

三、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69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73

第三节 十四经穴 75

一、手太阴肺经 75

二、手阳明大肠经 77

三、足阳明胃经 79

四、足太阴脾经 83

五、手少阴心经 85

六、手太阳小肠经 87

七、足太阳膀胱经 90

八、足少阴肾经 96

九、手厥阴心包经 98

十、手少阳三焦经 100

十一、足少阳胆经 103

十二、足厥阴肝经 107

十三、督脉 109

十四、任脉 112

第四节 经外奇穴 115

一、头颈部 115

二、胸腹背部 117

三、上肢穴 118

四、下肢穴 120

五、针灸常见疾病 121

下篇 中医学临床综合运用 145

第八章 内科常见病证医案 145

第一节 肺系病证 145

一、感冒 145

二、咳嗽 146

三、喘证 148

第二节 心系病证 149

一、心悸 149

二、怔忡 150

第三节 脾胃病证 151

一、胃痛 151

二、腹痛 153

三、便秘 155

四、泄泻 157

第四节 肝胆病证 161

一、臌胀 161

二、胁痛 163

三、黄疸 164

第五节 肾系病证 167

一、淋证 167

二、水肿 171

三、腰痛 175

第六节 其他病证 176

一、郁证 176

二、遗精 178

三、眩晕 178

四、血症 179

五、不寐 183

六、痹证 185

七、内伤发热 187

八、头痛 189

九、痿证 192

十、消渴 194

第九章 其他常见病证 197

第一节 妇科病证 197

一、带下病 197

二、恶露不尽 198

三、妊娠恶阻 199

四、痛经 200

五、月经不调 201

六、闭经 202

七、崩漏 203

八、缺乳 204

第二节 儿科病证 206

一、疳积 206

二、咳嗽 206

第三节 皮肤科病证 207

一、湿疮 207

二、痈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1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