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态心理学引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变态心理学引论
  • 陈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247413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变态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变态心理学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方法及历史回顾 1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2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历史简述 15

第二章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与医学模式 21

第一节 遗传的影响 22

第二节 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26

第三节 神经生化的研 33

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医学模式 42

第三章 行为变态的心理因素 47

第一节 言语的作用 48

第二节 紧张状态和消极情绪作用 50

第三节 动机的冲突 56

第四节 挫折情况 60

第五节 心理防御机制 66

第四章 变态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75

第一节 心理动力学派的解释 76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解释 83

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派的解释 87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派的解释 91

第五章 心理变态的社会一文化根源 97

第一节 心理变态与社会一文化关系失调 99

第二节 心理变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受社会一文化因素的制约 104

第三节 社会一文化因素对心理变态的评定、态度与处理方法的影响 108

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社会(学)模式 111

第五节 综合分析模式 113

第六章 感知觉障碍和记忆障碍 117

第一节 感知觉障碍 118

第二节 记忆障碍 125

第七章 思维障碍 131

第一节 思维过程异常的表现 133

第二节 思维障碍的理论观点 145

第八章 情感障碍与意志行为障碍 149

第一节 情感障碍 150

第二节 意志和行为动作障碍 155

第九章 智力障碍 163

第一节 智力和智力障碍 164

第二节 智力落后 167

第三节 痴呆 178

第十章 意识障碍 183

第一节 意识障碍的概念 184

第二节 表现在意识清晰程度或意识范围的障碍 185

第三节 自我意识障碍 187

第四节 定向力和自知障碍 189

第十一章 病态人格 193

第一节 病态人格概述 194

第二节 病态人格形成的有关因素 197

第三节 病态人格的特点 200

第四节 病态人格的类型 204

第十二章 神经症 209

第一节 神经症概述 210

第二节 神经症的类型 215

第三节 病因学解释 228

第十三章 心身疾病 235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范围 237

第二节 病因解释 239

第三节 常见的心身疾病举例 245

第十四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自杀问题 255

第一节 躁狂抑郁症 256

第二节 更年期忧郁症 262

第三节 自杀的心理分析与预防问题 265

第十五章 精神分裂症 275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概述 276

第二节 症状表现 277

第三节 临床类型 284

第四节 病因学和发病机理 289

第五节 治疗方法 293

第十六章 性行为变态 297

第一节 同性恋 298

第二节 恋物癖和异性装扮癖 302

第三节 暴露癖和窥阴癖 304

第十七章 庶症 309

第一节 癔症的概念 310

第二节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313

第三节 临床特征和表现 314

第四节 诊断及治疗 319

第十八章 儿童心理与行为障碍 323

第一节 儿童多动综合症 324

第二节 儿童心身症 331

第三节 孤独症 334

第四节 学习困难 336

第十九章 心理卫生 341

第一节 一般概念 342

第二节 身体和行为方面的心理卫生 343

第三节 神经类型与性格方面的心理卫生 344

第四节 劳动节奏性的心理卫生 345

第五节 心理咨询工作 347

第六节 三级防治措施 348

参考文献 35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