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证据法论
  • 占善刚,刘显鹏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6774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证据-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据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证据法概论 1

第一节 证据法中的事实 1

一、事实的内涵 1

二、事实的形态 5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6

一、证据裁判主义原则 7

二、自由心证主义原则 12

第二章 证据概述 21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21

一、关于证据概念的学说 21

二、证据的内涵 23

第二节 证据的属性 26

一、证据能力 27

二、证据力 36

三、证据能力和证据力的关系 42

第三章 证据的学理分类 45

第一节 供述证据与非供述证据 45

一、供述证据与非供述证据的概念 45

二、供述证据与非供述证据的特点 46

三、供述证据与非供述证据的获取方式 48

第二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55

一、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概念 55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 56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别和联系 57

第三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60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60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运用 65

第四节 本证与反证 69

一、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和特点 69

二、本证与反证的运用规则 71

三、间接反证 72

第五节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73

一、严格证明 73

二、自由证明 74

第六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77

一、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77

二、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运用规则 79

第四章 证据的法定种类 81

第一节 证据的种类概述 81

一、证据的种类的概念 81

二、域外证据种类的立法例 81

三、我国的证据种类 83

第二节 书证 86

一、书证的概念和特点 86

二、书证的分类 91

第三节 勘验 96

一、勘验的概念和特点 96

二、我国勘验的历史发展 96

三、勘验物的分类 98

第四节 证人 99

一、证人的的概念和特点 99

二、证人的义务 104

三、证人的权利 109

第五节 当事人陈述 118

一、当事人陈述概述 118

二、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 120

三、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25

四、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陈述 134

第六节 鉴定 135

一、鉴定的概念和特点 135

二、鉴定人 139

第五章 证明对象 145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145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和特点 145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146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 148

一、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48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51

三、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52

第六章 免证事实 153

第一节 免证事实概述 153

一、免证事实的概念 153

二、免证事实的范围 153

三、我国现有规定及评述 155

第二节 诉讼上的自认 161

一、诉讼上的自认概述 161

二、诉讼上的自认的种类 163

三、诉讼上的自认的效力 165

四、诉讼上的自认之撤销和追复 166

第三节 公知事实 167

一、公知事实的概念和特点 167

二、公知事实的条件 168

三、公知事实的效力 168

第四节 司法认知 169

一、司法认知的概念和特点 169

二、司法认知的效力 169

三、司法认知的程序 169

第五节 推定 170

一、推定概述 170

二、推定的分类 176

第七章 证明责任 181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基本理论 181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181

二、证明责任的本质 183

三、证明责任的属性 185

四、证明责任的特点 186

五、证明责任和相关概念的关系 186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分配 190

一、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理论 190

二、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195

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221

四、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223

第八章 证据规则 227

第一节 证据禁止规则 228

一、证据禁止规则 228

二、证据禁止规则的域外立法例 231

三、我国有关证据禁止规则的规定及评析 240

第二节 品格证据排除规则 247

一、品格证据 247

二、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 249

三、我国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 254

第三节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255

一、传闻证据 255

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258

三、传闻证据规则与直接言词原则的比较 264

四、我国的相关规定及评述 266

第九章 证明过程 267

第一节 证明过程概述 267

一、证明过程的内涵及阶段 267

二、证明的具体过程 268

第二节 举证 270

一、举证概述 270

二、举证期限 273

三、证据交换 283

四、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关系 291

五、证据保全 295

第三节 质证 305

一、质证概述 305

二、交叉询问 309

第四节 认证 317

一、认证概述 317

二、证明标准 319

参考文献 323

精品推荐